Newlearnerの自留地
58.5K subscribers
13.4K photos
43 videos
63 files
10.2K links
🆕 不定期推送 IT 相关资讯,欢迎关注!

👥 博客群&投稿群&交流群: @NewlearnerGroup

📩 投稿请私信 @newlearner_pm_bot

🔍 频道内容关键词索引 Bot: @newlearner_search_bot

* 未经授权或标注来源,不得转载本频道内容
Download Telegram
#HeresYourChange #Newsletter

🪙 
Here’s Your Change: 关于设计、科技和产品的湿货资讯

🔗 中文网站

👋 
你好,我是 Sen,一名喜欢赛博冲浪的设计师和研究员。Here’s Your Change 是我新发起的一档 Newsletter,主题围绕(思辨)设计、(人文)科技和(AI)产品。它像是我的「注意力精选」,特点是发散性评论,附带一些互联网猎奇(所以叫湿货)。每周更新,不时也会出专题文章,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订阅!

👇 每期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版块

一周提要|讲讲最近所做、所见、所闻
产品推荐|推荐设计出彩的产品或项目
好文分享|分享评论启发我的中英长文
冲浪灵感|陈列互联网集市的猎奇小品
杂糅推荐|个人向的播客、视频、音乐

往期内容

🔸 
Change #01 今天我如何体验互联网
🔸 
Change #02 有争议的人工智能
🔸 
Change #03 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赛博空气

📺 作者频道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421
#HeresYourChange #Newsletter

🪙 Change #04 专题 | 人类是一种技术的存在

🔗 中文网站

✍️ 这一期是话题专栏,主题是「技术与人和社会的关系」

出于个人兴趣,一直有业余研究社会技术系统(STS)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对于设计所得技术物的反思和分析。我想技术的进化已经逐步超越了人类的进化,这是精英们人工选择的进化方向。在这个大决策下,「与技术共存」似乎是一种更开阔的视角。但重要的是,人工选择下依然有着无数的人工选择,而我们总是可以参与进去,施加自己的力

👇 本期内容包括以下三个章节

技术与现代生活:封装技术带来便利,也让渡了拥有权与责任
技术的作用力:从三个视角观察了技术对于社会的干预作用
技术绝非中立:以摩西矮桥和巴黎改造论技术物的政治性

往期内容

🔸 Change #03 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 Change #02 有争议的人工智能
🔸 Change #01 今天,我如何体验互联网

🌬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赛博空气

📺 作者频道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92🔥1
#HeresYourChange #Newsletter

🪙 Change #05 等一等,保持专注

🔗 中文网站

🗞 一周提要

Notion 于今年七月用户突破一亿,在 2020 年 Notion 庆祝的还是百万用户,四年间它的用户量增长了 100 倍。而 Notion 自创始以来在做的依然是擂起软件乐高(LEGOs for software)。

🔮 产品/项目推荐

等等标签:帮助你在上网时保持专注,让慢思考上线的浏览器插件
Luma:为你的活动创建审美在线的在线邀请平台
Shape of AI:AI 交互设计的「技术封装」库
MemeCam:幽默水平忽高忽低的 AI 梗图生成器
My Little Piece of Privacy:一片小而灵活的艺术窗帘

📝 好文分享

AI = 1000 Interns:与 AI 共同工作的核心是把工作分解成任务
The State of UX in 2024:UX Collective 对于用户体验设计(UX)在 2024 年的现状分析
为什么 AI 不会创造艺术:Ted Chiang 又一篇对于 AI 发展的刹车思考

往期内容

🔸 Change #04 专题 | 人类是一种技术的存在
🔸 Change #03 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 Change #02 有争议的人工智能
🔸 Change #01 今天,我如何体验互联网

🌬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赛博空气

📺 作者频道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8👍1
#HeresYourChange #Newsletter

🪙 Change #06 专题 | 如何对待设计中的政治性

🔗 中文网站

✍️ 这一期是话题专栏,探讨的是「设计/人造物中的政治性」。之前有讲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一期,其中提到人造物(也就是人类通过技术和设计手段产出的物品)具备制定、维系和修正生活规则的特性,我称之为政治性。这一期会进一步代设计师或者产品设计从业者的身份,探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这种政治性,我提出了以下两种思路

☝️ 防守(更实用)

- 重点是看到权力并和它相处,主要提防两类人:一是外部掌权者,二是自带特权的设计师自己

- 方法是停止不假思索地创新,灵魂拷问手头的项目中「是谁在为了谁的利益对谁做了什么」(Who does what to whom for whose benefit),通过一系列提问自省并付诸行动

- 防守的底层逻辑是,通过对权力的干预去「平权化」设计的产物(Equalize Design)

✌️ 进攻(更推荐)

- 进攻的思路是把设计作为一种将平权具象出来的实践,去「设计化」平权(Design Equalization),而不是像防守一样被动地去「平权化」设计

- 进攻有两个方式,一种是提供脚手架(Scaffolder),也就是设计师把自己的愿景和意图植入到工具里,以利他的形式汇聚更多人来使用这个工具,并通过这种规模化的使用来推动社会往设计师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 第二种方式是提供替代物(Alternative),基于生活中一个刚性的使用场景,提出让人们觉得「喔还能这样」同时让相关方觉得「嗯也行吧」的方案,成为一种小众但确切存在的价值实体,反过来对社会进行价值干预

🤔 陈嘉映在《何为良好生活》中提到「行医不仅要靠医术,同样要靠医德」,我认为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一样的。设计不仅需要有才华和技巧用于造物,还需要知道资本的运作、权力的游戏、商业的机制、技术的暗面和自我的盲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造力,为世界调优,为弱势群体发声,为正义应援

往期内容

🔸 Change #05 等一等,保持专注
🔸 Change #04 专题 | 人类是一种技术的存在
🔸 Change #03 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赛博空气

📺 作者频道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5👍2
#HeresYourChange #Newsletter

🪙 Change #07 作为文化技术的 AI

🔗 中文网站

🔮 产品/项目推荐

AI Chair:艺术家 James Bridle 分别让 ChatGPT 和 Mistral AI 根据一堆手头的废木料设计一把椅子,然后他和 AI 配合把椅子制作了出来

BlinkShot:一款实时生成 AI 图像,在你输入提示词的同时图像就会生成

Poem/1:诗意时钟,每分钟让 ChatGPT 为当前的时间写一首诗

Poor Charlie's Almanack:出自 Stripe Press 的线上版《穷查理宝典》,可见、可听、可玩

📝 好文分享

The Map is Eating the Territor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Henry Farrell 教授把 LLM 和搜索引擎进行类比,并认为作为「地图」的工具正在蚕食作为「疆域」的内容

一个失败的 AI 女友产品:独立开发者碎瓜复盘了他亲历开发一款 AI 虚拟朋友产品的过程和反思,他认为 AI 伴侣的缺憾在于它「没有独立于你的生活」

The Design Illusion of LLMs:一篇有关 LLM 产品设计的文章,作者认为现在极简风的 LLM 产品掩盖了产品的复杂性,让使用者忽略对话框之外的功能

The META Trending Trends 2024:Reddit 全球前瞻总监 Matt Klein 运营的独立 Newsletter ZINE 每年会出一份文化趋势报告,这是今年份的

往期内容

🔸 Change #06 如何对待设计中的政治性
🔸 Change #05 等一等,保持专注
🔸 Change #04 人类是一种技术的存在

🌬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赛博空气

📺 作者频道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7👍3
#HeresYourChange #Newsletter

🪙 Change #10 Truth itself is created

🔗 订阅 Newsletter公众号

🔮 产品/项目推荐

Aperture:把手机翻过来变成「显示刚刚好信息」的窗口,这是信息过剩时代的透气孔

AI 2027:一场未来 AI 社会的推演游戏,你会选择 Slow Down 还是 Speed Up?

Brainwave:高效准确的语音转文字工具,支持多语种,适合录制长段 prompt 

📝 好文分享

Maker's Knowledge:源自Giambattista Vico 的哲学设计,理解并非被动地接受真理,而是主动、结构化地创造真理的过程

隐喻的力量:Joel Lewenstein(Design Head, Anthropic)分享了隐喻在设计中的作用,用旧概念来比喻新东西是帮助大众跨越认知过渡的魔法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商品是摩擦:金融内容创作者 Kyla Scanlon 探讨了「摩擦」在现在经济世界中的概念,她认为:摩擦并未消失,而是在被重新分配

往期内容

🔸 Change #09 意图胜于技能
🔸 Change #08 Blog|重返荷兰
🔸 Change #07 作为文化技术的 AI

🌬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赛博空气

📺 加入作者频道 DeepSeek 中文社区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6👍2
#HeresYourChange #Newsletter

🪙 Change #11 对话界面作为语义适配器

🔗 中文网站

🔮 产品/项目推荐

Lovart 体验记录:我用 Lovart 做了一套混沌武士风格的扑克牌

General Purpose Interfaces:AI 界面的未来探索,用户不再进入应用,而是让应用的能力「进入」用户的语境

AI 浏览器 Dia:Josh Miller 透露 Chat with the web 会成为 Dia 的 Killer feature

📝 好文分享

对话界面|优点、缺点与十亿美元的机会:Julie Zhuo 列举了对话界面的五个问题(或机遇)

ChatGPT 是个好名字:Neo Zhang 分析了 ChatGPT 的对话界面和名字为何恰如其分

往期内容

🔸 Change #10 Truth itself is created
🔸 Change #09 意图胜于技能
🔸 Change #08 Blog|重返荷兰

🌬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赛博空气

📺 作者频道|DeepSeek 中文社区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7👍1
#HeresYourChange #Newsletter

🪙 Change #12 浏览器,下一个 AI 入口?

🔗 中文网站

🔮 本期内容

AI 浏览器 Dia 使用感受:作为 Arc 之后 all-in-AI 的赌注,The Browser Company 在 Dia 上押的是「浏览器化 AI」。CEO Josh 在一次产品分享中提出了 AI 聊天工具的三大结构性问题:

1️⃣ AI 不够个人化,无法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具体情境做出个性化回应;

2️⃣ AI 尚未深度嵌入用户的工作流,用户需要在不同页面和工具之间切换;

3️⃣ 人与 AI 的交互受制于你问我答的对话模式,效率低下。

对此 Dia 的回应是:

1️⃣ 把浏览历史作为你的「情境数据」,以此理解你在做什么、关注什么;

2️⃣ 将 AI Chat 嵌入侧边栏,自动捕捉标签页内容,试图简化一切复制粘贴的中介操作;

3️⃣ 除了一般的搜索,你也可以选择让 Dia 替你浏览网站,并把各种链接渲染成 one pager 的答案。

乍看之下,它像是极简、精致版的 Gemini in Chrome。但由于缺乏深层功能与具体用例,目前仍显得隔靴搔痒。当 Chrome 逐步整合类似功能后,Dia 依靠精致的 UI 和新颖交互吸引的,恐怕仍只是一个较小众的长尾用户群。

越来越多公司将浏览器视作下一个 AI 入口,但我总认为搜索不全是为了得到答案。

📝 相关文章

AI 浏览器大战:许多公司押注 AI 重塑浏览器,但 AI 正试图跳过用户、直接与网页交互,而这恰恰是浏览器的反面。

给 Arc 用户的一封信:The Browser Company 解释了他们为何从 Arc 转向 Dia,但这仍是一条艰险的路。

往期内容

🔸 Change #11 对话界面作为语义适配器
🔸 Change #10 Truth itself is created
🔸 Change #09 意图胜于技能

🌬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赛博空气

📺 作者频道|DeepSeek 中文社区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