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buybuybuy #Life
🚢 记一次日本海淘唱片的经历
听唱片来到了第四个年头,收藏越来越多,还会不定期和朋友们一起鉴赏。前段时间一位女生朋友去日本玩,回来之后给我带了一张山下达郎的 RECIPE(东京大饭店主题曲)CD,萌生了自己海淘的想法
🛒 日本常见的实体碟平台
1️⃣ Tower Records
🔗:Web
这家被我称为「塔屋」的唱片店起源于美国,但日本东京的实体店让它被全世界所熟知,后者也是我一定会去打卡的一家店。Tower Records 的 slogan 是「No Music, No Life」,我十分赞同
这次海淘尝试也是从日本 Tower Records 开始的,我注册了他们的线上会员,收获了一些抵扣券。在录入自己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 这个网页 将自己的名字转换成日本汉字、平假名、片假名
Tower Records 的优势是下单后直到唱片运输到店,都不会提前扣款。一旦实体到店,官方会发送邮件告知你需要支付费用,随后即可发货,使用的是「日本郵便」的快递服务
总的来讲,你可以在 Tower Records 购买到许多很知名的日本艺人的作品,譬如山下达郎、宇多田光等等,涉及欧美的分类和存货也十分齐全。把 Tower Records 当做一个大型唱片超市,你会沉浸在欢乐的海洋
2️⃣ HMV
🔗:Web
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HMV 也不是起源于日本,而是英国。HMV 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很有趣,公司的注册商标是一只正在听留声机的小狗 Nipper,它在聆听「His Master's Voice」(他已故主人的声音)
从上个世纪以来,世界无数的 HMV 开了又关,实体衰退潮无法避免。最终来到日本落脚,后被罗森集团收购。HMV JP 的藏品也相当丰富,可以多多关注他们的新碟资讯
💬 日本目前常见的两大唱片行介绍完毕,如果你对日本的二手碟(特别是中古碟)颇有研究,有比较靠谱的平台,欢迎和我交流
🛩 海淘转运事宜
我以 Tower Records 的购买经历为例,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海淘转运的主要流程
① 在 Tower Records 网站选购唱片,进入结账页面
② 注册日本转运公司,获取日本仓地址和联系方式,我使用的是JPGOODBUY
③ 将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录入 Tower Records,选择付款方式(VISA 最佳)和寄出形式(可选即到即寄 / 全部到货一起发出)
④ 等待唱片送至转运公司日本仓
⑤ 在转运平台录入包裹信息、物品价值、清关所需信息和身份证,选择回国方式(我选择了飞鸟专线,700g 约 60 元,空运)
⑥ 转运公司收到唱片后发出国际物流、清关、交国内快递运输,到货
整套流程下来还是比较丝滑的,大概一个星期就能够走完。第一次尝试算是交了学费,因为只运回来一张唱片,以后可以多攒几张一起运回(注意转运仓保管商品超过期限需要额外收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飞鸟专线虽然价格较为便宜,但对于包裹的体积和总价值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一定要仔细阅读细则。在重量和体积较大时,使用 EMS 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 收货
到最后,国内运输的规格反而是最低,交给了圆通来进行物流,但好在最后保护得非常好,没有冲顶和折角。如果你实在不放心,可以在转运选项中增加保护材料、选择更靠谱的快递
这次寄回的是山下达郎 / 细野晴臣的 Pacific,即便采用了性价比最低的单碟海淘,最终价格依然比闲鱼要低。海淘带来的快乐不只是成本,更有「原教旨主义」的舒适感
📘 关联阅读:2024 年下半年,我喜爱的黑胶收藏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记一次日本海淘唱片的经历
听唱片来到了第四个年头,收藏越来越多,还会不定期和朋友们一起鉴赏。前段时间一位女生朋友去日本玩,回来之后给我带了一张山下达郎的 RECIPE(东京大饭店主题曲)CD,萌生了自己海淘的想法
🛒 日本常见的实体碟平台
1️⃣ Tower Records
🔗:Web
这家被我称为「塔屋」的唱片店起源于美国,但日本东京的实体店让它被全世界所熟知,后者也是我一定会去打卡的一家店。Tower Records 的 slogan 是「No Music, No Life」,我十分赞同
这次海淘尝试也是从日本 Tower Records 开始的,我注册了他们的线上会员,收获了一些抵扣券。在录入自己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 这个网页 将自己的名字转换成日本汉字、平假名、片假名
Tower Records 的优势是下单后直到唱片运输到店,都不会提前扣款。一旦实体到店,官方会发送邮件告知你需要支付费用,随后即可发货,使用的是「日本郵便」的快递服务
总的来讲,你可以在 Tower Records 购买到许多很知名的日本艺人的作品,譬如山下达郎、宇多田光等等,涉及欧美的分类和存货也十分齐全。把 Tower Records 当做一个大型唱片超市,你会沉浸在欢乐的海洋
2️⃣ HMV
🔗:Web
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HMV 也不是起源于日本,而是英国。HMV 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很有趣,公司的注册商标是一只正在听留声机的小狗 Nipper,它在聆听「His Master's Voice」(他已故主人的声音)
从上个世纪以来,世界无数的 HMV 开了又关,实体衰退潮无法避免。最终来到日本落脚,后被罗森集团收购。HMV JP 的藏品也相当丰富,可以多多关注他们的新碟资讯
💬 日本目前常见的两大唱片行介绍完毕,如果你对日本的二手碟(特别是中古碟)颇有研究,有比较靠谱的平台,欢迎和我交流
🛩 海淘转运事宜
我以 Tower Records 的购买经历为例,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海淘转运的主要流程
① 在 Tower Records 网站选购唱片,进入结账页面
② 注册日本转运公司,获取日本仓地址和联系方式,我使用的是JPGOODBUY
③ 将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录入 Tower Records,选择付款方式(VISA 最佳)和寄出形式(可选即到即寄 / 全部到货一起发出)
④ 等待唱片送至转运公司日本仓
⑤ 在转运平台录入包裹信息、物品价值、清关所需信息和身份证,选择回国方式(我选择了飞鸟专线,700g 约 60 元,空运)
⑥ 转运公司收到唱片后发出国际物流、清关、交国内快递运输,到货
整套流程下来还是比较丝滑的,大概一个星期就能够走完。第一次尝试算是交了学费,因为只运回来一张唱片,以后可以多攒几张一起运回(注意转运仓保管商品超过期限需要额外收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飞鸟专线虽然价格较为便宜,但对于包裹的体积和总价值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一定要仔细阅读细则。在重量和体积较大时,使用 EMS 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 收货
到最后,国内运输的规格反而是最低,交给了圆通来进行物流,但好在最后保护得非常好,没有冲顶和折角。如果你实在不放心,可以在转运选项中增加保护材料、选择更靠谱的快递
这次寄回的是山下达郎 / 细野晴臣的 Pacific,即便采用了性价比最低的单碟海淘,最终价格依然比闲鱼要低。海淘带来的快乐不只是成本,更有「原教旨主义」的舒适感
📘 关联阅读:2024 年下半年,我喜爱的黑胶收藏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1👍2
#months #days
早上好☀️,今天是 2025 年 6 月的第一天,儿童节快乐 xD(for 所有主编和读者)
🎉 转眼间频道已经五年又九个半月了,喜迎近 58300+ 订阅,感谢各位的关注和转发!
六月值得关注的日子: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 芒种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8日:世界海洋日
6月15日:父亲节
6月21日:夏至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 上个月是媒体的忙季,国内手机厂商发布会接二连三,微软、Google 相继召开盛会,台北电脑展顺利举办,相机圈新品层出不穷,Nintendo Switch 2 也正式开启预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富士的半格胶片味数码相机和 DJI Mavic 4 Pro
🛒 今年的 618 没有具体想买的东西,倒是为接下来的夏天安排好了几场演出和旅行的计划。去年设立的 愿望清单 ,在 618 已经实现了第一个 —— 一台 Nintendo Switch 2。没有畅玩游戏的人生,在我看来差了点意思,所以在这个年纪想要弥补这一点
🍎 每年六月都和大家一起观看 WWDC 大会,我对今年的大会不抱有任何期待,但它大概率和我息息相关,因为今年是我的「设备大更新年」。Apple 究竟能否走出尾大不掉的困局,还是任其浮沉,让我们拭目以待
🚗 五月也是近几年我最为舒适的一个月:在自驾南太行的几天仿佛回到了高考后那个无忧无虑、心中不装任何事的暑假;在我的二十多岁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越位」,恰好也去杭州感受了 Offside 越位音乐节;安溥、1701 节相继定档,2025 年美好的夏天正拉开帷幕,一切恰如其时
金色五月终会逝去,但优雅的诗句却能让这束阳光存续。诗歌长在,生命不朽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早上好☀️,今天是 2025 年 6 月的第一天,儿童节快乐 xD(for 所有主编和读者)
🎉 转眼间频道已经五年又九个半月了,喜迎近 58300+ 订阅,感谢各位的关注和转发!
六月值得关注的日子: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 芒种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8日:世界海洋日
6月15日:父亲节
6月21日:夏至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 上个月是媒体的忙季,国内手机厂商发布会接二连三,微软、Google 相继召开盛会,台北电脑展顺利举办,相机圈新品层出不穷,Nintendo Switch 2 也正式开启预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富士的半格胶片味数码相机和 DJI Mavic 4 Pro
🛒 今年的 618 没有具体想买的东西,倒是为接下来的夏天安排好了几场演出和旅行的计划。去年设立的 愿望清单 ,在 618 已经实现了第一个 —— 一台 Nintendo Switch 2。没有畅玩游戏的人生,在我看来差了点意思,所以在这个年纪想要弥补这一点
🍎 每年六月都和大家一起观看 WWDC 大会,我对今年的大会不抱有任何期待,但它大概率和我息息相关,因为今年是我的「设备大更新年」。Apple 究竟能否走出尾大不掉的困局,还是任其浮沉,让我们拭目以待
🚗 五月也是近几年我最为舒适的一个月:在自驾南太行的几天仿佛回到了高考后那个无忧无虑、心中不装任何事的暑假;在我的二十多岁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越位」,恰好也去杭州感受了 Offside 越位音乐节;安溥、1701 节相继定档,2025 年美好的夏天正拉开帷幕,一切恰如其时
我怎能够把你来比拟作夏天?
你不独比他可爱也比他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
但你的长夏将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金色五月终会逝去,但优雅的诗句却能让这束阳光存续。诗歌长在,生命不朽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1👍5
#buybuybuy #Goods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 6·18 买了啥(一)
又是一年 618,我们将继续大家分享一下,今年自留地主编买了哪些好东西
👨🏻💻 Newlearner365:儿童节买爽了
本来今年 618 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东西,结果生活的节点一个接一个,需求也多了起来。和往年只购买实体商品不同,今年自己也体验了一些不错的服务
六月买了许多玩具和让自己开心的东西,成为了小时候想要成为的大人。如果说去年的六月是苦中作乐,那么今年的六月就是夏日狂欢的开始
🎮 Nintendo Switch 2 港版游戏机 + 卡带 + 周边
NS2 不仅仅是我去年年底定下来的 拔草目标,也是我从上大学以来一直想要拥有的东西。但等我真正可以轻松拥有它时,才发现 NS1 已经走到了生命后期,各路玩家也都形成了自己的圈层。强行融入会显得不那么合群,硬件性能也急需提升一下
一切问题都伴随着 NS2 的发布得到了解决,虽然它离我们心目中那个触摸不到的「完美」还有些距离,但我告诉自己:就是现在了。于是在预购阶段就下单了京东香港自营的「NS2 马车同捆 + 2 代 Pro 手柄」的组合,快递从宁波转运仓发货,耽误了一天没有赶上首日
我买这台游戏机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体验一下任天堂各大 IP 以及出色的游戏设计玩法,另外和线下、线上的朋友们一起联机 / 派对。像极了我们的生活:许多时候是一个人勇敢闯关,但也需要朋友亲人的陪伴,共同度过一些难忘的快乐时光
拿到手之后,对机器做工、屏幕素质、外接体验、性能及散热都非常满意,护航游戏《马里奥赛车:世界》上手也十分容易。好在之前摸过一两次 NS1,加上玩过一段时间 Xbox S,所以前期设置和手柄适应都挺快。虽然买的是游戏掌机,但我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游玩任天堂的游戏,平时还是以外接显示器为主
玩了一段时间的《马里奥赛车:世界》,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以及群友们成功会面联机,还是挺开心的。总玩同一款游戏迟早会腻,所以我找了 NS1 吃灰已久的朋友,白嫖了一些卡带。其中有《斯普拉遁 3》《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超级马里奥:奥德赛》等等,够我玩上一段时间了
NS2 首批推出的大作并不是很多,而且不少都是第三方的,但对我影响其实不是很大。我可以畅游 NS1 游戏,也购入了两部塞尔达和《赛博朋克:2077》的 NS2 版卡带,一切内容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可以说,到了 2025 年,既没有太大经济负担、又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还带来了许多欢乐的东西,屈指可数
沉迷 NS2 的半个月来,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又找回了单纯的宅家快乐。在这个年纪入坑游戏,一点也不晚,既能够找到一帮因为 NS2 发售而回归的老玩家一起玩,又不会受到任何「电子阳痿」和先入经验的影响,简单纯粹
如果你也想和我们一起玩,欢迎联系 @NewlearnerChannel 添加 NS 好友、一起对战!此外,我们正在招募港版家庭车成员,欢迎熟人一起加入!
📷 富士 QuickSnap 一次性胶片相机 + 金陵银盐馆彩负冲洗服务
也是我第三次买一次性胶片相机了,因为可以换卷的胶片机迟迟没有想好买什么,索性先买一次性的用着。这次从柯达又换回了富士,因为我个人觉得柯达 800 卷还是有些偏黄了,更喜欢富士 C200 卷偏绿的色调。目前这一卷还没有拆开,准备从本周连岛度假开始,记录一下我们的整个夏天,for summer
去年年底在金陵银盐馆购买的柯达一次性胶片相机拍完了,直接又送给他们进行了冲洗。银盐馆冲洗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我选了诺日士 HS 1800 的扫描仪 + 大文件 TIFF 格式,隔天就把照片用网盘发给我了。开盲盒的体验还是很奇妙的,从年初跨年到上海之旅到每一次相聚再到最后的越位音乐节,40 张胶片记录下了非常美好的上半年
如果你也对一次性胶片相机和冲洗比较感兴趣,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 推送
🚗 麦当劳「麦乐鸡薯」碰碰车
麦当劳例行的儿童节玩具,又被我拿下。去年是对讲机,今年推出了可玩性更高的碰碰车。一辆车装满了薯条,另一辆装满了麦乐鸡块,两个玩家分别用遥控器进行操控、对撞。碰撞触发对方开关后,麦乐鸡块和薯条就会「蹦」出去,这样来判断最终的胜负
没有人不喜欢碰碰车,我们玩得不亦乐乎,以后还想要试试真人版的卡丁车
🖱 鼠标滚轮维修 + 清灰
手里的罗技 Master 3 用了快四年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的磁悬浮滚轮就出了问题,总是一卡一卡手感生涩。前不久去线下闲鱼商店看到了一个二手的罗技 Anywhere 3,试了试正常的磁悬浮滚轮手感,终于受不了了于是开始找人维修
最终找到了一家淘宝网店,邮寄过去请对方检测,后来发现是纸屑等卡住了滚轮。店主帮忙整体清理了一遍,还上了润滑、换了脚垫,鼠标又焕然一新了。拿到手之后,熟悉的手感又回来了,现在滚动起来丝滑流畅。花小钱办大事的一次良好体验
👀 当然了,像 Belkin 清水壳、飞利浦电动牙刷刷头等消耗品都是我每个购物节都会买的东西,前者应该是最后一次给 iPhone 13 Pro 买了。此外,还给喜欢喝酒的爸爸买了一箱艾帝达姆,让他每天在家中畅饮。夏天到了,我们的喝啤酒事业也要开始起飞了
💬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或向 @newlearner_pm_bot 来稿,聊聊你买的 618 好物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 6·18 买了啥(一)
又是一年 618,我们将继续大家分享一下,今年自留地主编买了哪些好东西
👨🏻💻 Newlearner365:儿童节买爽了
本来今年 618 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东西,结果生活的节点一个接一个,需求也多了起来。和往年只购买实体商品不同,今年自己也体验了一些不错的服务
六月买了许多玩具和让自己开心的东西,成为了小时候想要成为的大人。如果说去年的六月是苦中作乐,那么今年的六月就是夏日狂欢的开始
🎮 Nintendo Switch 2 港版游戏机 + 卡带 + 周边
NS2 不仅仅是我去年年底定下来的 拔草目标,也是我从上大学以来一直想要拥有的东西。但等我真正可以轻松拥有它时,才发现 NS1 已经走到了生命后期,各路玩家也都形成了自己的圈层。强行融入会显得不那么合群,硬件性能也急需提升一下
一切问题都伴随着 NS2 的发布得到了解决,虽然它离我们心目中那个触摸不到的「完美」还有些距离,但我告诉自己:就是现在了。于是在预购阶段就下单了京东香港自营的「NS2 马车同捆 + 2 代 Pro 手柄」的组合,快递从宁波转运仓发货,耽误了一天没有赶上首日
我买这台游戏机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体验一下任天堂各大 IP 以及出色的游戏设计玩法,另外和线下、线上的朋友们一起联机 / 派对。像极了我们的生活:许多时候是一个人勇敢闯关,但也需要朋友亲人的陪伴,共同度过一些难忘的快乐时光
拿到手之后,对机器做工、屏幕素质、外接体验、性能及散热都非常满意,护航游戏《马里奥赛车:世界》上手也十分容易。好在之前摸过一两次 NS1,加上玩过一段时间 Xbox S,所以前期设置和手柄适应都挺快。虽然买的是游戏掌机,但我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游玩任天堂的游戏,平时还是以外接显示器为主
玩了一段时间的《马里奥赛车:世界》,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以及群友们成功会面联机,还是挺开心的。总玩同一款游戏迟早会腻,所以我找了 NS1 吃灰已久的朋友,白嫖了一些卡带。其中有《斯普拉遁 3》《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超级马里奥:奥德赛》等等,够我玩上一段时间了
NS2 首批推出的大作并不是很多,而且不少都是第三方的,但对我影响其实不是很大。我可以畅游 NS1 游戏,也购入了两部塞尔达和《赛博朋克:2077》的 NS2 版卡带,一切内容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可以说,到了 2025 年,既没有太大经济负担、又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还带来了许多欢乐的东西,屈指可数
沉迷 NS2 的半个月来,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又找回了单纯的宅家快乐。在这个年纪入坑游戏,一点也不晚,既能够找到一帮因为 NS2 发售而回归的老玩家一起玩,又不会受到任何「电子阳痿」和先入经验的影响,简单纯粹
如果你也想和我们一起玩,欢迎联系 @NewlearnerChannel 添加 NS 好友、一起对战!此外,我们正在招募港版家庭车成员,欢迎熟人一起加入!
📷 富士 QuickSnap 一次性胶片相机 + 金陵银盐馆彩负冲洗服务
也是我第三次买一次性胶片相机了,因为可以换卷的胶片机迟迟没有想好买什么,索性先买一次性的用着。这次从柯达又换回了富士,因为我个人觉得柯达 800 卷还是有些偏黄了,更喜欢富士 C200 卷偏绿的色调。目前这一卷还没有拆开,准备从本周连岛度假开始,记录一下我们的整个夏天,for summer
去年年底在金陵银盐馆购买的柯达一次性胶片相机拍完了,直接又送给他们进行了冲洗。银盐馆冲洗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我选了诺日士 HS 1800 的扫描仪 + 大文件 TIFF 格式,隔天就把照片用网盘发给我了。开盲盒的体验还是很奇妙的,从年初跨年到上海之旅到每一次相聚再到最后的越位音乐节,40 张胶片记录下了非常美好的上半年
如果你也对一次性胶片相机和冲洗比较感兴趣,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 推送
🚗 麦当劳「麦乐鸡薯」碰碰车
麦当劳例行的儿童节玩具,又被我拿下。去年是对讲机,今年推出了可玩性更高的碰碰车。一辆车装满了薯条,另一辆装满了麦乐鸡块,两个玩家分别用遥控器进行操控、对撞。碰撞触发对方开关后,麦乐鸡块和薯条就会「蹦」出去,这样来判断最终的胜负
没有人不喜欢碰碰车,我们玩得不亦乐乎,以后还想要试试真人版的卡丁车
🖱 鼠标滚轮维修 + 清灰
手里的罗技 Master 3 用了快四年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的磁悬浮滚轮就出了问题,总是一卡一卡手感生涩。前不久去线下闲鱼商店看到了一个二手的罗技 Anywhere 3,试了试正常的磁悬浮滚轮手感,终于受不了了于是开始找人维修
最终找到了一家淘宝网店,邮寄过去请对方检测,后来发现是纸屑等卡住了滚轮。店主帮忙整体清理了一遍,还上了润滑、换了脚垫,鼠标又焕然一新了。拿到手之后,熟悉的手感又回来了,现在滚动起来丝滑流畅。花小钱办大事的一次良好体验
👀 当然了,像 Belkin 清水壳、飞利浦电动牙刷刷头等消耗品都是我每个购物节都会买的东西,前者应该是最后一次给 iPhone 13 Pro 买了。此外,还给喜欢喝酒的爸爸买了一箱艾帝达姆,让他每天在家中畅饮。夏天到了,我们的喝啤酒事业也要开始起飞了
💬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或向 @newlearner_pm_bot 来稿,聊聊你买的 618 好物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1
#buybuybuy #Goods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 6·18 买了啥(二)
👨🏻💻 Tankey:三样数码、生活好物
今年 618 没多买什么东西,就挑了三样“天上飞的 & 水里游的”的设备
✈️ DJI Mini 4 Pro 无人机
这次入手其实是计划内刚需+优惠合适就上了:
✅ 今年国家有无人机购置补贴
✅ 再加上大疆官方降价,价格直接到位
🧳 Mini 4 Pro 的 249g 不占飞行额度
🎬 自带夜拍 + 全向避障 + 智能轨迹跟拍,非常适合轻航拍创作
而且我经常出海做船舶相关工作,以前都是用手机随手拍,今年打算认真拍拍工作现场和船舶全景场景,Mini 4 Pro 是刚好满足我“专业+便携”的最佳选择。
💧 德国安彩 EX450 外置过滤桶
鱼缸这边也到了一个阶段性时点:
🐟 前一批鱼已经养了三年多,最近陆续寿终正寝,近期新补了一批小鱼,正好借这个机会升级一下系统。之前一直用的是简易羊毛棉过滤结构过滤器,水体浑、易黄、过滤不稳定。
这次换上德系外桶——安彩 EX450:
✅ 一晚过滤效果立竿见影,水质清澈
✅ 几乎无噪音,生活不受打扰
✅ 有多重过滤结构,还可以培养硝化细菌
✅ 后期维护简单,设计很人性化
这波升级烂新鱼有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是给自己观赏体验提质了不少。
📷 XHALF 半格数码相机 | 618 买给老婆的随手机
家里有微单,但老婆一直嫌大嫌重,每次出门都不愿意带。
她的拍照需求很简单:外观好看、能装进口袋,随手就拍、颜色好看、能直接发朋友圈,不在乎画质、不修图、不打印。
618 期间看到 XHALF 发布,颜值在线,就顺手安排了一台。
🎨 优点:
小巧轻便,出门不抗拒
色彩讨喜,直出能发
胶片感强,有点底片味
⚠️ 缺点:
分辨率一般,别放大看
对焦偶尔慢,有轻微延迟
构图容易偏,取景器仅供参考
售价太高,1999合理
📦 对她来说已经足够,能拍、能发、不重,就赢了。属于“让相机回归记录生活”的代表之一。
👨🏻💻 Aaron Lou:LG C5 42
一直想要一款大屏幕显示器,看网友推荐 LG C5 42电视机,5000多的价格可以拥有42寸的OLED显示屏,便宜又大碗。首次点亮时深邃的纯黑、绚丽的色彩和立体感扑面而来,观影和游戏的沉浸感堪称革命性,尤其是暗场场景细节碾压传统显示器;42英寸巨屏可平铺4个窗口,剪辑时间轴、代码对照、数据表格同屏操作,效率飞跃式提升
但是日常使用中也存在一些痛点:全屏亮色画面会出现自动降亮度的情况,影响文档/办公体验;若是作为显示器使用,桌面深度需≥80cm
总的来说作为一款游戏、电影娱乐显示器,它能够满足你的所有需求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 6·18 买了啥(二)
👨🏻💻 Tankey:三样数码、生活好物
今年 618 没多买什么东西,就挑了三样“天上飞的 & 水里游的”的设备
✈️ DJI Mini 4 Pro 无人机
这次入手其实是计划内刚需+优惠合适就上了:
✅ 今年国家有无人机购置补贴
✅ 再加上大疆官方降价,价格直接到位
🧳 Mini 4 Pro 的 249g 不占飞行额度
🎬 自带夜拍 + 全向避障 + 智能轨迹跟拍,非常适合轻航拍创作
而且我经常出海做船舶相关工作,以前都是用手机随手拍,今年打算认真拍拍工作现场和船舶全景场景,Mini 4 Pro 是刚好满足我“专业+便携”的最佳选择。
💧 德国安彩 EX450 外置过滤桶
鱼缸这边也到了一个阶段性时点:
🐟 前一批鱼已经养了三年多,最近陆续寿终正寝,近期新补了一批小鱼,正好借这个机会升级一下系统。之前一直用的是简易羊毛棉过滤结构过滤器,水体浑、易黄、过滤不稳定。
这次换上德系外桶——安彩 EX450:
✅ 一晚过滤效果立竿见影,水质清澈
✅ 几乎无噪音,生活不受打扰
✅ 有多重过滤结构,还可以培养硝化细菌
✅ 后期维护简单,设计很人性化
这波升级烂新鱼有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是给自己观赏体验提质了不少。
📷 XHALF 半格数码相机 | 618 买给老婆的随手机
家里有微单,但老婆一直嫌大嫌重,每次出门都不愿意带。
她的拍照需求很简单:外观好看、能装进口袋,随手就拍、颜色好看、能直接发朋友圈,不在乎画质、不修图、不打印。
618 期间看到 XHALF 发布,颜值在线,就顺手安排了一台。
🎨 优点:
小巧轻便,出门不抗拒
色彩讨喜,直出能发
胶片感强,有点底片味
⚠️ 缺点:
分辨率一般,别放大看
对焦偶尔慢,有轻微延迟
构图容易偏,取景器仅供参考
售价太高,1999合理
📦 对她来说已经足够,能拍、能发、不重,就赢了。属于“让相机回归记录生活”的代表之一。
👨🏻💻 Aaron Lou:LG C5 42
一直想要一款大屏幕显示器,看网友推荐 LG C5 42电视机,5000多的价格可以拥有42寸的OLED显示屏,便宜又大碗。首次点亮时深邃的纯黑、绚丽的色彩和立体感扑面而来,观影和游戏的沉浸感堪称革命性,尤其是暗场场景细节碾压传统显示器;42英寸巨屏可平铺4个窗口,剪辑时间轴、代码对照、数据表格同屏操作,效率飞跃式提升
但是日常使用中也存在一些痛点:全屏亮色画面会出现自动降亮度的情况,影响文档/办公体验;若是作为显示器使用,桌面深度需≥80cm
总的来说作为一款游戏、电影娱乐显示器,它能够满足你的所有需求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2🤯3
#buybuybuy #Goods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 6·18 买了啥(三)
👨🏻💻 李逍遥:三样户外、生活好物
1️⃣ 始祖鸟风壳 Squamish Hoody
这是一款专业户外装备,非常适合夏季越野跑、徒步和攀岩活动。正好我最近特别热衷于城市户外跑和徒步,便激情下单。
这款风壳是始祖鸟的经典装备,采用 Tyono TM 30 面料,经过 DWR 防水处理,具有防撕裂、防泼水、防风、轻薄柔软透气等特性。相比 Tyono TM 20 版型更加硬挺,穿着时更加好看。拉链流畅度是我所有运动服装中最出色的。帽子可调节收紧,并且兼容头盔。弹性袖口,双下摆可调节,有效防止风灌入。为了追求极致轻量化,设计时省去了两侧腰部口袋,但胸前口袋足够实用,可以方便存放手机、钥匙、眼镜等随身物品。可轻松压缩收纳,当徒步中感觉热时,我会将其折叠挂在裤腰上,重量轻巧完全不会有负担。
总的来说,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户外徒步,这件衣服的性能都能应对大多数天气状况,堪称小冲锋衣。它还可以作为夏季防晒服使用,适合春夏秋三季穿着,在常年多风的沿海城市尤其实用。
2️⃣ 各类补剂
自从开始健身,我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恢复情况。各类补剂自然成为必需品。市面上补剂种类繁多,我在挑选时主要考虑这几点:几乎没有副作用、不是智商税、有实际效果以及论文研究支持、适合目前的身体状况和需求。
经过详细研究体检报告、参考众多资料并结合AI分析,我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补剂矩阵:肌酸、辅酶Q10、姜黄素、鱼油和复合维生素。除此之外,我还会刻意每天摄入一些堪比补剂的食物:定量的蓝莓、高浓度黑巧克力、咖啡、大蒜和鸡蛋。
请注意,补剂使用需因人而异,要考虑个人耐受性和适用性。食物补充才是最佳选择——如果日常饮食足够科学,甚至无需额外补剂。上述补剂的使用都有具体要求,比如肌酸的类型、辅酶的含量、如何搭配提高姜黄素吸收率、复合维生素的成分配比等。建议大家购买前可以查阅相关资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3️⃣ 混装菩提子等
起因是在购物时偶然刷到了菩提子相关的饰品,看了下价格被劝退。于是我求助了淘宝,决定自己动手仿制当做饰品,毕竟该省省该花花嘛。购买所有必需材料的费用还不到商品一半,并且材料都非常足量,足够制作好几串饰品。各种各样的菩提子可以制作成手串、包挂、项链等饰品,每种菩提子都有其独特的寓意,无论自用还是送人都很合适。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美观性,需要学习绳子和牛皮的编织缠绕方法,以及制作绳结固定菩提子和抛光的方法。不过在这个网络时代,学习这些都不是难事。希望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都能设计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饰品。
👨🏻💻 鸟言 鸟语:两样家居好物
🛋 Trytogo F1 落地灯
🛒 购买渠道:淘宝众筹(长款 299 元)
年初,偶然在 Bilibili 上刷到了这个落地灯的 视频,被演示效果震惊🤯到了,心想着价格不贵,客厅也缺少一盏灯来调动气氛。于是一直等、一直跳票,直到五一后才收到。
F1 支援多种智能家居生态 —— Hue、Matter、米家、Zigbee 协议,我目前使用了 Hue 桥接器,可以低成本实现音乐同步、电脑画面颜色拾取,以及 Hue app 内丰富的动态场景。
实话说,3 个月的等待是值得的,当你打开落地灯,你会赞叹它的表现,亮度表现极佳,色彩变化也非常细腻、柔和。如果你说有什么缺点,第一个问题,作为初创公司,它的 app 功能还有待修补和加强,二是电源线与底座设计上有先天缺陷,长款会有些许重心不稳的问题,电源接头裸露,如何隐藏需要研究一番。
🪑 乐歌双电机升降桌
🛒 购买渠道:淘宝(清仓叠加国补优惠:400+ 元入手)
或许是以前那张书桌太占地了(1.6m * 0.8m),与沙发之间的路比较窄,当看到群友推荐时,心动了,双电机(倒装的)升降桌才 400 块,对比 1688 上 600 的单电机桌腿,简直是白菜价好吧。
更换升降桌后,我并没有像网上博主“站立-坐下”的习惯,但升降桌给我的好处是,我能在舒服的椅子高度下,保持手腕、手肘与桌面的齐平;第二个优点,我可以将桌子升到最高 1.2m,坐在椅子上整理桌下的线材,以前的话,只能长时间躺着或者蹲着,姿势不太舒服。
使用一段时间以来,这张桌子并无太多的槽点,升降平滑、电机声音不大、桌腿稳定不摇晃,可能唯二的缺点是电机电线不便隐藏,以及桌板太薄了(可它才 400 块,要啥自行车)
💬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或向 @newlearner_pm_bot 来稿,聊聊你买的 618 好物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 6·18 买了啥(三)
👨🏻💻 李逍遥:三样户外、生活好物
1️⃣ 始祖鸟风壳 Squamish Hoody
这是一款专业户外装备,非常适合夏季越野跑、徒步和攀岩活动。正好我最近特别热衷于城市户外跑和徒步,便激情下单。
这款风壳是始祖鸟的经典装备,采用 Tyono TM 30 面料,经过 DWR 防水处理,具有防撕裂、防泼水、防风、轻薄柔软透气等特性。相比 Tyono TM 20 版型更加硬挺,穿着时更加好看。拉链流畅度是我所有运动服装中最出色的。帽子可调节收紧,并且兼容头盔。弹性袖口,双下摆可调节,有效防止风灌入。为了追求极致轻量化,设计时省去了两侧腰部口袋,但胸前口袋足够实用,可以方便存放手机、钥匙、眼镜等随身物品。可轻松压缩收纳,当徒步中感觉热时,我会将其折叠挂在裤腰上,重量轻巧完全不会有负担。
总的来说,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户外徒步,这件衣服的性能都能应对大多数天气状况,堪称小冲锋衣。它还可以作为夏季防晒服使用,适合春夏秋三季穿着,在常年多风的沿海城市尤其实用。
2️⃣ 各类补剂
自从开始健身,我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恢复情况。各类补剂自然成为必需品。市面上补剂种类繁多,我在挑选时主要考虑这几点:几乎没有副作用、不是智商税、有实际效果以及论文研究支持、适合目前的身体状况和需求。
经过详细研究体检报告、参考众多资料并结合AI分析,我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补剂矩阵:肌酸、辅酶Q10、姜黄素、鱼油和复合维生素。除此之外,我还会刻意每天摄入一些堪比补剂的食物:定量的蓝莓、高浓度黑巧克力、咖啡、大蒜和鸡蛋。
请注意,补剂使用需因人而异,要考虑个人耐受性和适用性。食物补充才是最佳选择——如果日常饮食足够科学,甚至无需额外补剂。上述补剂的使用都有具体要求,比如肌酸的类型、辅酶的含量、如何搭配提高姜黄素吸收率、复合维生素的成分配比等。建议大家购买前可以查阅相关资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3️⃣ 混装菩提子等
起因是在购物时偶然刷到了菩提子相关的饰品,看了下价格被劝退。于是我求助了淘宝,决定自己动手仿制当做饰品,毕竟该省省该花花嘛。购买所有必需材料的费用还不到商品一半,并且材料都非常足量,足够制作好几串饰品。各种各样的菩提子可以制作成手串、包挂、项链等饰品,每种菩提子都有其独特的寓意,无论自用还是送人都很合适。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美观性,需要学习绳子和牛皮的编织缠绕方法,以及制作绳结固定菩提子和抛光的方法。不过在这个网络时代,学习这些都不是难事。希望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都能设计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饰品。
👨🏻💻 鸟言 鸟语:两样家居好物
🛋 Trytogo F1 落地灯
🛒 购买渠道:淘宝众筹(长款 299 元)
年初,偶然在 Bilibili 上刷到了这个落地灯的 视频,被演示效果震惊🤯到了,心想着价格不贵,客厅也缺少一盏灯来调动气氛。于是一直等、一直跳票,直到五一后才收到。
F1 支援多种智能家居生态 —— Hue、Matter、米家、Zigbee 协议,我目前使用了 Hue 桥接器,可以低成本实现音乐同步、电脑画面颜色拾取,以及 Hue app 内丰富的动态场景。
实话说,3 个月的等待是值得的,当你打开落地灯,你会赞叹它的表现,亮度表现极佳,色彩变化也非常细腻、柔和。如果你说有什么缺点,第一个问题,作为初创公司,它的 app 功能还有待修补和加强,二是电源线与底座设计上有先天缺陷,长款会有些许重心不稳的问题,电源接头裸露,如何隐藏需要研究一番。
🪑 乐歌双电机升降桌
🛒 购买渠道:淘宝(清仓叠加国补优惠:400+ 元入手)
或许是以前那张书桌太占地了(1.6m * 0.8m),与沙发之间的路比较窄,当看到群友推荐时,心动了,双电机(倒装的)升降桌才 400 块,对比 1688 上 600 的单电机桌腿,简直是白菜价好吧。
更换升降桌后,我并没有像网上博主“站立-坐下”的习惯,但升降桌给我的好处是,我能在舒服的椅子高度下,保持手腕、手肘与桌面的齐平;第二个优点,我可以将桌子升到最高 1.2m,坐在椅子上整理桌下的线材,以前的话,只能长时间躺着或者蹲着,姿势不太舒服。
使用一段时间以来,这张桌子并无太多的槽点,升降平滑、电机声音不大、桌腿稳定不摇晃,可能唯二的缺点是电机电线不便隐藏,以及桌板太薄了(可它才 400 块,要啥自行车)
💬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或向 @newlearner_pm_bot 来稿,聊聊你买的 618 好物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6🔥2
#Life #buybuybuy #AI #GitHub情报
🐟 ai-goofish-monitor:基于 Playwright 和 AI 过滤分析的闲鱼多任务实时监控与智能分析工具
🔗:GitHub
👉 Features
- 可视化 Web 管理界面
- 实时流式处理,多任务并发
- AI 驱动的任务创建,深度 AI 分析
- 即时通知到你的手机或桌面
💡 最近很火热的一个项目,介绍它的同时也想聊聊我对闲鱼这个平台的看法。刚毕业那会,上了几年外网,对国内很多平台不屑一顾,譬如小红书、闲鱼、拼多多。虽然我目前还是很少用拼多多买东西,但是小红书优质的兴趣内容,以及闲鱼的便利性,还是让我大呼真香
🛒 简单来讲,我在闲鱼买的是一种稀缺性,譬如绝版的老杂志以及怎么约都约不上的博物馆。闲鱼最棒的一点就是平时一般要找熟人托关系的事情,在这里直接用钱就可以交易。今年用闲鱼做了两件大好事,一件事买到了时过夏末售罄的 Livehouse 门票,另一件事带我们立即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我搞错了时间,约了下个星期的)
🔍 ai-goofish-monitor 这个项目就是专门为有固定兴趣和目标,想要在闲鱼大海捞针的朋友们准备的。输入你的需求,它会自动监控相关商品,并能够及时通知你,让你迅速下单。像我对 LV 摄影集、迷笛八音盒、Popeye 中古杂志这些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实时监控
🧑🏻💻 当然了,这个项目的使用需要一定的门槛,要求你有自己的服务器,并且之前有折腾过开源项目服务器部署的经验。跟着 Wiki 一步步做,有问题多提 Issue 就好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ai-goofish-monitor:基于 Playwright 和 AI 过滤分析的闲鱼多任务实时监控与智能分析工具
🔗:GitHub
👉 Features
- 可视化 Web 管理界面
- 实时流式处理,多任务并发
- AI 驱动的任务创建,深度 AI 分析
- 即时通知到你的手机或桌面
💡 最近很火热的一个项目,介绍它的同时也想聊聊我对闲鱼这个平台的看法。刚毕业那会,上了几年外网,对国内很多平台不屑一顾,譬如小红书、闲鱼、拼多多。虽然我目前还是很少用拼多多买东西,但是小红书优质的兴趣内容,以及闲鱼的便利性,还是让我大呼真香
🛒 简单来讲,我在闲鱼买的是一种稀缺性,譬如绝版的老杂志以及怎么约都约不上的博物馆。闲鱼最棒的一点就是平时一般要找熟人托关系的事情,在这里直接用钱就可以交易。今年用闲鱼做了两件大好事,一件事买到了时过夏末售罄的 Livehouse 门票,另一件事带我们立即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我搞错了时间,约了下个星期的)
🔍 ai-goofish-monitor 这个项目就是专门为有固定兴趣和目标,想要在闲鱼大海捞针的朋友们准备的。输入你的需求,它会自动监控相关商品,并能够及时通知你,让你迅速下单。像我对 LV 摄影集、迷笛八音盒、Popeye 中古杂志这些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实时监控
🧑🏻💻 当然了,这个项目的使用需要一定的门槛,要求你有自己的服务器,并且之前有折腾过开源项目服务器部署的经验。跟着 Wiki 一步步做,有问题多提 Issue 就好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4❤2
#Life #buybuybuy #Music #Hifi #Earphone
🎧Sennheiser IE600 + Aune Yuki
📍地点:南京甲苯(耳机老烧据点)
💰预算投入:约¥4000+
🎧推荐指数:⭐⭐⭐⭐(推荐)
📜 起因:
家里的HD600这位“老古董”,陪我十数年,头梁终于断裂、耳罩严重老化。抱着朝圣与缅怀的心态,带着它去了南京甲苯。本想简单换个头梁耳罩,可惜配件费用都将近800,试听了一些耳机后,便决定——不修了,置换重生!
🎶声音表现:
👂低频|★★★★☆
量感控制得恰到好处,下潜不夸张但干净利落,低频氛围有“点到为止”的克制美,像是刚好炒到位的锅气,不多不少。
🎺中频|★★★★★
IE600本就以中频密度著称,搭配Yuki后声底更凝聚通透。人声靠前而不贴脸,男声有胸腔共鸣的厚度,女声通透、微甜,告别之前森海马里亚纳海沟式的调音,更适合听流行音乐而不是单纯的大编制曲目。
🎻高频|★★★☆☆
延展好,不毛刺,齿音还是有的,细节丰富但绝不过火,配上Yuki的“润色”调性,有种高光油画般的细腻感,女毒爱好者可能不太喜欢,不够抓耳,适合长时间聆听而不疲劳。
🎼声场|★★★☆☆
作为入耳式,IE600+Yuki组合的横向开阔度令人惊喜,纵深一般,但定位精准。小编制、流行表现尚佳。
🔗搭配感受:
Aune Yuki的调音偏“润”,但不糊,反而让IE600原本略显冷感的风格多了点“人情味”。老烧会说它“没毒性”,但我觉得修饰太多声音类似高饱和高对比的照片时间长了会太腻了
📝总结:
曾以为HD600是终点,没想到IE600才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这个组合没有华丽的包装感,却在日常聆听中带来细水长流的沉醉。感谢南京甲苯让我“断头换魂”,从头再爱一次森海。
👤一句话总结:
“耳机会老,人也会,但热爱音乐的那颗心——可以一直年轻。”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Sennheiser IE600 + Aune Yuki
📍地点:南京甲苯(耳机老烧据点)
💰预算投入:约¥4000+
🎧推荐指数:⭐⭐⭐⭐(推荐)
📜 起因:
家里的HD600这位“老古董”,陪我十数年,头梁终于断裂、耳罩严重老化。抱着朝圣与缅怀的心态,带着它去了南京甲苯。本想简单换个头梁耳罩,可惜配件费用都将近800,试听了一些耳机后,便决定——不修了,置换重生!
🎶声音表现:
👂低频|★★★★☆
量感控制得恰到好处,下潜不夸张但干净利落,低频氛围有“点到为止”的克制美,像是刚好炒到位的锅气,不多不少。
🎺中频|★★★★★
IE600本就以中频密度著称,搭配Yuki后声底更凝聚通透。人声靠前而不贴脸,男声有胸腔共鸣的厚度,女声通透、微甜,告别之前森海马里亚纳海沟式的调音,更适合听流行音乐而不是单纯的大编制曲目。
🎻高频|★★★☆☆
延展好,不毛刺,齿音还是有的,细节丰富但绝不过火,配上Yuki的“润色”调性,有种高光油画般的细腻感,女毒爱好者可能不太喜欢,不够抓耳,适合长时间聆听而不疲劳。
🎼声场|★★★☆☆
作为入耳式,IE600+Yuki组合的横向开阔度令人惊喜,纵深一般,但定位精准。小编制、流行表现尚佳。
🔗搭配感受:
Aune Yuki的调音偏“润”,但不糊,反而让IE600原本略显冷感的风格多了点“人情味”。老烧会说它“没毒性”,但我觉得修饰太多声音类似高饱和高对比的照片时间长了会太腻了
📝总结:
曾以为HD600是终点,没想到IE600才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这个组合没有华丽的包装感,却在日常聆听中带来细水长流的沉醉。感谢南京甲苯让我“断头换魂”,从头再爱一次森海。
👤一句话总结:
“耳机会老,人也会,但热爱音乐的那颗心——可以一直年轻。”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8❤6
#Apple #Phone #buybuybuy
📱 已购 iPhone 17 Pro Max 512GB 银色版
刚才确实经历了这几年少有的紧张时刻,好在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如果说刚毕业的几年,我还会因为要看 Apple 发布会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现在内心毫无波澜、倒头就睡
之所以紧张了一下,是因为发售的那个周末刚好在上海看演出,而这周已做好详细的行程安排。去上海 Apple Store 提货这件事,既是我人生中十分想要体验的一次经历,也是本次行程中唯一不确定的因素,我不想因为这个环节出岔子导致两个人的行程需要做较大的调整
好在最后完美闭环,也已经开始期待这段美妙的上海旅行:第一次去上海体验 Livehouse,在威士忌吧和居酒屋流连忘返,第二天以米其林餐厅贯穿始终,pick up 我的新手机,最后看一下浦东美术馆「大展」
🛒 聊聊选购的想法
目前用的是首发的 iPhone 13 Pro 远峰蓝,由于系统还停留在 iOS 16.5,四年过去了它依然很流畅。我想要换掉它的理由,一个是 128GB 已经捉襟见肘(考虑到我这几年拍了超过 30000 张相机照片),另一个是目前它的长焦镜头防抖已经无法正常工作
在发布之前我就锚定了 Pro 系列,因为我本人对影像有着极高的要求,我希望当我的相机不方便在场时,手机能够尽可能地拍好影像。看发布会的时候,我着实高兴了一下,因为看到了 8x 的描述,以为是光学变焦。但会后仔细一想,不可能同时存在光学 4x 和 8x,果然后者是裁切的 12MP
总之呢,从三摄 12MP 更新到三摄 48MP,我不会后悔。未来的日子,希望拿起这部手机,在全国各地记录美好的影像
再说说尺寸和存储的选择。由于从来没有体验过「超大杯」,即便我知道 6.3 英寸很适合自己,还是任性的买了一回 Pro Max,人生中总要体验一回吧。上面提到,128GB 已经捉襟见肘。在开通了 2TB iCloud 的前提下,我这次选择了 512GB 这个中间档位,应该够用好几年了
颜色和设计方面,许多人吐槽今年 Pro 系列的大 deco 和配色。在这三个颜色里面,我选择了比较百搭低调的银色款,未来会搭配官方黑色「科技织物保护壳」或清水壳使用
我对于今年铝合金和玻璃的碰撞很有好感,尤其是造出了一个「拼色」的感觉。可以看到,近几年 Apple 不是以设计而是实用性为主导设计手机的,我也确实不缺一台有设计感的手机来彰显我的品味。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是更多关注手机的实用性。至于设计感和小众品味,我有许多奇奇怪怪的藏品
🍎 Apple Store 自提相关
由于是第一次自提,我十分谨慎地咨询了 400、身边朋友和群友们,得到了大致的购买流程。其中 400 的女孩很友善地提醒我,可以再买一个快递的订单,她说我们上海门店还是很难抢的。我说我很有自信抢到,只是想询问一下如何敲定自提时间以及咨询其他细节,果不其然
难上加难的是,由于目前的 iPhone 运行着 iOS 16.5 系统,我甚至不能通过 Apple Store app 去抢购,只能通过网页。下面和大家分享通过这次 pick up 订单的建立,我收获到的一些经验:
1️⃣ 提前登录你的 Apple ID,填写好地址、自提门店等信息,收藏你想购买的配置
2️⃣ 20 点开售时,保证网络良好,进入收藏夹开始结账流程
3️⃣ 选择你的自提日期和时间(尽量准确,否则可能排队好久),完善个人身份信息,创建订单
4️⃣ 完成结账,macOS 网页版无法进行网银结账,可在手机中点击相关邮件跳转结账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网页版确实比不上 Apple Store app 迅速,总是刷不出页面,偶尔还会卡顿。并且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你的取货时间可能是和订单的创建时间而非付款时间挂钩的,因为按照我 20:10 左右付款的情况,是无法约到上海 Apple Store 的,但最终确实成功了,有惊无险
🍺 开抢之前喝了一些啤酒,在微醺和后朋克的陪伴下顺利完成了这一切,上海的行程也终于补上了最后的一块,开心!回过头看上次抢购 13 Pro,恍如隔世,现在已经有着和当时截然不同的心情,人生也有了「越位」一般的展开。一想到未来还有好几个这样美妙的时刻,感觉人生真是妙不可言
这就是 Apple 能够带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聚在一起,庆祝更新换代,也不断回看过去、展望将来。此时一切参数、金钱都毫无意义,心情最重要
👀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点购机心路历程,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需求出发,选择喜欢的机器。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晒单,和我们分享你的购机喜悦,也希望大家向我推荐保护套、贴膜和充电头
📘 关联阅读:已购 iPhone 13 Pro 128GB 远峰蓝色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已购 iPhone 17 Pro Max 512GB 银色版
刚才确实经历了这几年少有的紧张时刻,好在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如果说刚毕业的几年,我还会因为要看 Apple 发布会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现在内心毫无波澜、倒头就睡
之所以紧张了一下,是因为发售的那个周末刚好在上海看演出,而这周已做好详细的行程安排。去上海 Apple Store 提货这件事,既是我人生中十分想要体验的一次经历,也是本次行程中唯一不确定的因素,我不想因为这个环节出岔子导致两个人的行程需要做较大的调整
好在最后完美闭环,也已经开始期待这段美妙的上海旅行:第一次去上海体验 Livehouse,在威士忌吧和居酒屋流连忘返,第二天以米其林餐厅贯穿始终,pick up 我的新手机,最后看一下浦东美术馆「大展」
🛒 聊聊选购的想法
目前用的是首发的 iPhone 13 Pro 远峰蓝,由于系统还停留在 iOS 16.5,四年过去了它依然很流畅。我想要换掉它的理由,一个是 128GB 已经捉襟见肘(考虑到我这几年拍了超过 30000 张相机照片),另一个是目前它的长焦镜头防抖已经无法正常工作
在发布之前我就锚定了 Pro 系列,因为我本人对影像有着极高的要求,我希望当我的相机不方便在场时,手机能够尽可能地拍好影像。看发布会的时候,我着实高兴了一下,因为看到了 8x 的描述,以为是光学变焦。但会后仔细一想,不可能同时存在光学 4x 和 8x,果然后者是裁切的 12MP
总之呢,从三摄 12MP 更新到三摄 48MP,我不会后悔。未来的日子,希望拿起这部手机,在全国各地记录美好的影像
再说说尺寸和存储的选择。由于从来没有体验过「超大杯」,即便我知道 6.3 英寸很适合自己,还是任性的买了一回 Pro Max,人生中总要体验一回吧。上面提到,128GB 已经捉襟见肘。在开通了 2TB iCloud 的前提下,我这次选择了 512GB 这个中间档位,应该够用好几年了
颜色和设计方面,许多人吐槽今年 Pro 系列的大 deco 和配色。在这三个颜色里面,我选择了比较百搭低调的银色款,未来会搭配官方黑色「科技织物保护壳」或清水壳使用
我对于今年铝合金和玻璃的碰撞很有好感,尤其是造出了一个「拼色」的感觉。可以看到,近几年 Apple 不是以设计而是实用性为主导设计手机的,我也确实不缺一台有设计感的手机来彰显我的品味。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是更多关注手机的实用性。至于设计感和小众品味,我有许多奇奇怪怪的藏品
🍎 Apple Store 自提相关
由于是第一次自提,我十分谨慎地咨询了 400、身边朋友和群友们,得到了大致的购买流程。其中 400 的女孩很友善地提醒我,可以再买一个快递的订单,她说我们上海门店还是很难抢的。我说我很有自信抢到,只是想询问一下如何敲定自提时间以及咨询其他细节,果不其然
难上加难的是,由于目前的 iPhone 运行着 iOS 16.5 系统,我甚至不能通过 Apple Store app 去抢购,只能通过网页。下面和大家分享通过这次 pick up 订单的建立,我收获到的一些经验:
1️⃣ 提前登录你的 Apple ID,填写好地址、自提门店等信息,收藏你想购买的配置
2️⃣ 20 点开售时,保证网络良好,进入收藏夹开始结账流程
3️⃣ 选择你的自提日期和时间(尽量准确,否则可能排队好久),完善个人身份信息,创建订单
4️⃣ 完成结账,macOS 网页版无法进行网银结账,可在手机中点击相关邮件跳转结账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网页版确实比不上 Apple Store app 迅速,总是刷不出页面,偶尔还会卡顿。并且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你的取货时间可能是和订单的创建时间而非付款时间挂钩的,因为按照我 20:10 左右付款的情况,是无法约到上海 Apple Store 的,但最终确实成功了,有惊无险
🍺 开抢之前喝了一些啤酒,在微醺和后朋克的陪伴下顺利完成了这一切,上海的行程也终于补上了最后的一块,开心!回过头看上次抢购 13 Pro,恍如隔世,现在已经有着和当时截然不同的心情,人生也有了「越位」一般的展开。一想到未来还有好几个这样美妙的时刻,感觉人生真是妙不可言
这就是 Apple 能够带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聚在一起,庆祝更新换代,也不断回看过去、展望将来。此时一切参数、金钱都毫无意义,心情最重要
👀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点购机心路历程,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需求出发,选择喜欢的机器。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晒单,和我们分享你的购机喜悦,也希望大家向我推荐保护套、贴膜和充电头
📘 关联阅读:已购 iPhone 13 Pro 128GB 远峰蓝色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32👍15🤩4💊3🤪2
#Google #Phones #buybuybuy
📞 Pixel 10 Pro
📕 背景介绍
我之前用的是 Pixel 8,再之前是三星手机。因为平时不在国内居住,所以一直使用 Pixel 系列。
❓ 为什么选择 Pixel 10 Pro
主要原因是性价比高。和 Pixel 10 相比,Pro 版本反而更划算:
- 因为订阅了 Google One,Pixel 10 Pro 可返现 10%,大约 100 美元。
- Pixel 8 抵扣 175 美元(因为背板摔碎了)。
- 赠送 200 美元的 Google Store 代金券。
- 附送一年价值 200 美元的 Google AI Pro。
这样算下来,手机实际花费大约 400 美元。或许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 Pixel 10 Pro 适合什么样的人
至少不适合游戏玩家。
📸 Pixel 10 Pro 的摄像如何
新增的长焦镜头让拍摄比之前清晰许多。不过这次的 100x 变焦,防抖表现不如三星前几代。
视频后处理严重依赖云端,每次拍摄后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录像时必须手动开启 Video Boost,视频才会传送到云端处理,并支持 10-bit HDR。夜景视频会自动上传处理,有时可能需要几十分钟。
处理完成的 Video Boost 视频,画质更好:HDR、色彩更鲜艳、噪点更少、防抖更强、景深更深。
照片依旧保持了 Pixel 的一贯水准,相比 Pixel 8 也有明显提升。
在这里也分享一些非常日常的样张。
🤖 那些 AI 功能呢
发布会上宣传的功能,我几乎已经忘了,因为日常使用频率并不高。真正常用的反而是之前的更新功能,比如:
- 直接搜索屏幕内容
- 长按锁屏键与 Gemini 对话
- 向它询问摄像头画面或截图上的信息
⚙️ 做工
整体做工比 Pixel 8 更好。背板手感更细腻,指纹识别速度更快,屏幕表现优秀。中框略带粘手感,可能是为了减少手机滑落。
电池续航也比之前的 Pixel8 长了很多。Pixel 8 用了两年后,大概是半天就没电了,而且容易发热严重。Pixel 10 的电量可以支持一天的使用,发热问题也有不小缓解。
还有什么问题也欢迎留言。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我之前用的是 Pixel 8,再之前是三星手机。因为平时不在国内居住,所以一直使用 Pixel 系列。
主要原因是性价比高。和 Pixel 10 相比,Pro 版本反而更划算:
- 因为订阅了 Google One,Pixel 10 Pro 可返现 10%,大约 100 美元。
- Pixel 8 抵扣 175 美元(因为背板摔碎了)。
- 赠送 200 美元的 Google Store 代金券。
- 附送一年价值 200 美元的 Google AI Pro。
这样算下来,手机实际花费大约 400 美元。或许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至少不适合游戏玩家。
新增的长焦镜头让拍摄比之前清晰许多。不过这次的 100x 变焦,防抖表现不如三星前几代。
视频后处理严重依赖云端,每次拍摄后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录像时必须手动开启 Video Boost,视频才会传送到云端处理,并支持 10-bit HDR。夜景视频会自动上传处理,有时可能需要几十分钟。
处理完成的 Video Boost 视频,画质更好:HDR、色彩更鲜艳、噪点更少、防抖更强、景深更深。
照片依旧保持了 Pixel 的一贯水准,相比 Pixel 8 也有明显提升。
在这里也分享一些非常日常的样张。
发布会上宣传的功能,我几乎已经忘了,因为日常使用频率并不高。真正常用的反而是之前的更新功能,比如:
- 直接搜索屏幕内容
- 长按锁屏键与 Gemini 对话
- 向它询问摄像头画面或截图上的信息
整体做工比 Pixel 8 更好。背板手感更细腻,指纹识别速度更快,屏幕表现优秀。中框略带粘手感,可能是为了减少手机滑落。
电池续航也比之前的 Pixel8 长了很多。Pixel 8 用了两年后,大概是半天就没电了,而且容易发热严重。Pixel 10 的电量可以支持一天的使用,发热问题也有不小缓解。
还有什么问题也欢迎留言。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15❤4
#Photos #Life #buybuybuy
📸 复用 GR3 的一些感想
💰价格:6999搭配电池储存卡
📍购买地点:南京环龙实体店
💡推荐指数:★★★☆☆
🍽 背景
那会儿老婆刚追完李现和刘亦菲的剧直接种草。我们去南京环龙实体店现场预定,搭配电池等了一段时间原价拿下 GR3。热情满满用了一阵,发现对焦拍小孩成功率不高,渐渐就搁置吃灰。
📸 再次拿出来的契机
今年 GR4 发布,价格直接上 8k+,我和老婆都觉得“门槛高了不少”。于是把 GR3 翻出来再玩,重新感受它的手感和画质。
🥢 优点
✨ 便携性无敌:口袋随手塞,出门毫无负担。
🎨 直出色彩好看:JPG直出就能发,肤色自然,街拍氛围感强。
🎛 操作简洁:拨轮直观,开机秒拍,非常适合扫街和旅行记录。
🧂 缺点
🐢 对焦慢:拍娃容易糊片,暗光拍照对焦更差,抓拍难度大。
🔋 续航偏短:出门半天得带2块以上备用电池,冬天和夏天掉电更快。
💸 性价比压力:二手市场溢价太高,新机更贵,让人劝退。
💢 机身易掉漆:其实我们用的并不多正常也是放到相机包经过近期的使用边角已经出现掉漆
💭 一些思考
很多人说 GR3、GR4 是“直出神器”,但朋友圈画质会被压缩得很厉害,而且拍人肤色并不讨喜,放上去和手机+DAZZ这些拍的差别并不大,除非你是特别喜欢口袋掏出来就拍(感觉现在很多旗舰手机都可以做到甚至比他更好),否则追求溢价的二手机或者高价 GR4 意义不大。
我的建议
如果手里已经有 GR3,继续用完全没问题;如果是新入坑,又只是偶尔发朋友圈,那我建议:
• 先掂量一下需求,别被溢价带节奏;
• 如果真的喜欢,GR3 二手比 GR4 划算得多;
• 拍娃为主慎重考虑,不如用手机或者对焦快的无反相机。
📝 小结
GR3 是台“拿得出手的口袋机”,它不是万能的,但能在日常生活里帮你留下好看的画面。GR4 让我重新审视这台相机,也让我觉得:有时候不是缺设备,是缺一个按下快门的心情。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复用 GR3 的一些感想
💰价格:6999搭配电池储存卡
📍购买地点:南京环龙实体店
💡推荐指数:★★★☆☆
🍽 背景
那会儿老婆刚追完李现和刘亦菲的剧直接种草。我们去南京环龙实体店现场预定,搭配电池等了一段时间原价拿下 GR3。热情满满用了一阵,发现对焦拍小孩成功率不高,渐渐就搁置吃灰。
📸 再次拿出来的契机
今年 GR4 发布,价格直接上 8k+,我和老婆都觉得“门槛高了不少”。于是把 GR3 翻出来再玩,重新感受它的手感和画质。
🥢 优点
✨ 便携性无敌:口袋随手塞,出门毫无负担。
🎨 直出色彩好看:JPG直出就能发,肤色自然,街拍氛围感强。
🎛 操作简洁:拨轮直观,开机秒拍,非常适合扫街和旅行记录。
🧂 缺点
🐢 对焦慢:拍娃容易糊片,暗光拍照对焦更差,抓拍难度大。
🔋 续航偏短:出门半天得带2块以上备用电池,冬天和夏天掉电更快。
💸 性价比压力:二手市场溢价太高,新机更贵,让人劝退。
💢 机身易掉漆:其实我们用的并不多正常也是放到相机包经过近期的使用边角已经出现掉漆
💭 一些思考
很多人说 GR3、GR4 是“直出神器”,但朋友圈画质会被压缩得很厉害,而且拍人肤色并不讨喜,放上去和手机+DAZZ这些拍的差别并不大,除非你是特别喜欢口袋掏出来就拍(感觉现在很多旗舰手机都可以做到甚至比他更好),否则追求溢价的二手机或者高价 GR4 意义不大。
我的建议
如果手里已经有 GR3,继续用完全没问题;如果是新入坑,又只是偶尔发朋友圈,那我建议:
• 先掂量一下需求,别被溢价带节奏;
• 如果真的喜欢,GR3 二手比 GR4 划算得多;
• 拍娃为主慎重考虑,不如用手机或者对焦快的无反相机。
📝 小结
GR3 是台“拿得出手的口袋机”,它不是万能的,但能在日常生活里帮你留下好看的画面。GR4 让我重新审视这台相机,也让我觉得:有时候不是缺设备,是缺一个按下快门的心情。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3👍4
#Blog #Life #buybuybuy
🎒 背包三年,我的旅行装备清单
🔗:Blog | 公众号 |少数派 | RSS
经常读我博客的读者朋友应该知道,我自从2022年开始常驻日本,就开始了我的日本全国旅行。从北海道到冲绳,我以东京的家为起点,每年都大概进行十几次、每次七天甚至更久的旅行;平均算下来的话,基本每个月我都会出门旅行,到目前为止已经三年多了。
自从开始频繁出行后,我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种四处移动的生活状态。在此之前,我对装备、EDC等项目并不感兴趣,但随着我的日本旅行次数增长之后,我也不可避免地挑选一些真正符合我旅行场景的装备:品牌、功能全面固然重要,但“符合心意”同样是挑选标准之一。
受到Jeremy Maluf撰写的《Indefinite Backpack Travel》启发,本文将撰写我在长达三年的漫长旅行中携带的一些装备。与Jeremy的Onebag的极简旅行不同,我虽然也崇尚极简出行和长期主义,但由于我大多时间都是自驾旅行,所以我的装备会扩展到一只24寸拉杆箱以及一个背包。我将不定时更新这篇文章,以和我的出行最新需求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罗列的物品虽然是我在旅行中的精挑细选的完美选择,但仅仅是“适配”我自己,而非适合所有人;如果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那将是本文的最大意义。完美的旅行并不存在,但显然更充足的准备会让旅行的完美指数提高。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背包三年,我的旅行装备清单
🔗:Blog | 公众号 |少数派 | RSS
经常读我博客的读者朋友应该知道,我自从2022年开始常驻日本,就开始了我的日本全国旅行。从北海道到冲绳,我以东京的家为起点,每年都大概进行十几次、每次七天甚至更久的旅行;平均算下来的话,基本每个月我都会出门旅行,到目前为止已经三年多了。
自从开始频繁出行后,我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种四处移动的生活状态。在此之前,我对装备、EDC等项目并不感兴趣,但随着我的日本旅行次数增长之后,我也不可避免地挑选一些真正符合我旅行场景的装备:品牌、功能全面固然重要,但“符合心意”同样是挑选标准之一。
受到Jeremy Maluf撰写的《Indefinite Backpack Travel》启发,本文将撰写我在长达三年的漫长旅行中携带的一些装备。与Jeremy的Onebag的极简旅行不同,我虽然也崇尚极简出行和长期主义,但由于我大多时间都是自驾旅行,所以我的装备会扩展到一只24寸拉杆箱以及一个背包。我将不定时更新这篇文章,以和我的出行最新需求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罗列的物品虽然是我在旅行中的精挑细选的完美选择,但仅仅是“适配”我自己,而非适合所有人;如果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那将是本文的最大意义。完美的旅行并不存在,但显然更充足的准备会让旅行的完美指数提高。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7🆒4✍1
#iPhone #buybuybuy #碎碎念
📩 接读者来稿,他向我们分享了自己购买并使用 iPhone Air 的一些个人感受
📱 购入 iPhone Air(澳版)后的体验和思考
1️⃣ 换机前的我:明确的需求与挣扎
在分享Air的体验之前,我想先交代一下我的背景,这样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我后续的一系列选择。
我的主力机是首发购入的 iPhone 14 Pro,至今已服役三年。性能对我来说还完全足够,但内存问题已经让使用体验变差了。最严重的是和朋友微信通话时偶尔会直接闪退,重新打开微信时会经常看到“大地球” 加载界面更是家常便饭。加上电池健康度已经低于 80%,所以就考虑更新当前的主力设备了。
我的日常使用场景其实非常简单:开车导航、听音乐、刷刷资讯、聊聊天,偶尔看看视频。唯一的游戏,也只是轻度的《荒野乱斗》。所以我自认为对手机的需求非常低。
在 iPhone 17 系列发布之初,我其实是在标准版和 Pro 之间摇摆,Air 对我而言,只是 Apple Fold 产品出来的试验品。结果前几周有一天去商场洗车,没什么事情就去 Apple Store 逛了逛,本只是想随便看看,没想到上手了 Air 以后,把它也加入到了待定清单中。
其实今年的标准版也很让我心动,颜色和 Air 一样选择多又都很好,还上了 Promotion,对我来说唯一的缺点就是内存只有8GB。但我的 14 Pro 就是因为内存不够了想换掉,所以没有太纠结就排除了标准版。
Pro 什么都好,性能、相机、续航、屏幕……但唯一的缺点就是「重」,尤其是 Pro Max,所以往年我一直都只买小号的 Pro。
iPhone Air 拥有和 Pro 同级别的 12GB 内存,同时它的手感真的太好了而且重量很轻。我真的很喜欢把它拿在手上,一直使用它。就像把玩一个很喜欢的小物件。
我特别喜欢今年的配色,尤其是蓝色,太好看了。当然一些缺点比如续航、单扬声器、单摄这些问题也让我犹豫过,而且纯 eSIM 设计在回国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麻烦,但是没办法,我拿起 Air 的时候就冲动下单了。
2️⃣ 一周体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我拿到 Air 使用了大概一周,单扬声器确实能听出区别,但对我影响不大。相机用得很少,似乎也无伤大雅。然而,两个核心问题逐渐浮现:续航和发热。
① 续航:意料之中,但仍显不足
客观地说,对于一款电池容量在 3000mAh 左右、屏幕 6.5 英寸的手机,Air 的续航表现已经非常优秀了了。但也仅仅是勉强够用。在开启 AOD 的情况下一晚上待机也要来到 6% 左右的消耗,白天刷刷视频,聊聊天一个小时的消耗也在 10%,和我健康度在 80% 以下的 iPhone 14 Pro 差不多,所以一天两充是基本的。如果和同系列的Pro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② 发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续航的不如意是意料之中,那么发热问题是我完全没想到的,这个问题成为我最终退货的决定性因素。
问题主要出现在视频通话时。仅仅是不到 10 分钟的 FaceTime,就能明显感觉到摄像头模组下方区域的热量聚集,甚至有些烫手。有一次我将它架在无线充电器上进行视频通话,手机甚至因为过热而触发了保护机制,暂停了充电。我在澳洲的悉尼,还处在春夏交替之际,完全谈不上很热。所以我很容易就想到再过一个月之后夏天到了,出门如果要打个视频电话,或者把手机放在车里的无线充上,发热情况有多严重。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自己低估了对相机的需求。我之前以为,一个主摄像头「能拍就行」,出门玩带上专业相机就好了。但现实是,很多随手记录的瞬间,你身边只有手机。在使用 14 Pro 时,超广角和长焦镜头在很多场景下默默满足了我的「隐性需求」,比如拍摄一张壮阔的风景,或是在不方便靠近时拉近远处的物体。直到失去了它们,在某些场景下想用却用不了时,我才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最后还有 eSIM 的问题。考虑到我偶尔需要回国,而国内的 eSIM 政策尚不明确(需要实际验证),拥有实体 SIM 卡槽的选项显然更稳妥。
3️⃣ 总结:谁才适合 iPhone Air?
我选择 iPhone Air 的初衷,就一点:它极致的轻薄手感。我以为我可以妥协续航、相机。但最终,发热这个「意料之外」的短板,以及那些我曾以为「不重要」的功能缺失,共同促使我最后换回 Pro。
所以我认为它适合那些将轻薄手感视为第一优先级的轻度使用者,对相机没有多样的需求,对续航有便捷的充电条件,并且不经常进行高负载操作。如果你满足这些条件,那么 iPhone Air 无与伦比的握持感,会给你带来独一无二的愉悦体验。
但是很多情况下也许我们忽视了当前设备满足了的一些隐形需求,当你失去它们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哦, 我需要它。
没有完美的手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希望我的一点经历能为正在纠结的你提供一点参考。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接读者来稿,他向我们分享了自己购买并使用 iPhone Air 的一些个人感受
📱 购入 iPhone Air(澳版)后的体验和思考
1️⃣ 换机前的我:明确的需求与挣扎
在分享Air的体验之前,我想先交代一下我的背景,这样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我后续的一系列选择。
我的主力机是首发购入的 iPhone 14 Pro,至今已服役三年。性能对我来说还完全足够,但内存问题已经让使用体验变差了。最严重的是和朋友微信通话时偶尔会直接闪退,重新打开微信时会经常看到“大地球” 加载界面更是家常便饭。加上电池健康度已经低于 80%,所以就考虑更新当前的主力设备了。
我的日常使用场景其实非常简单:开车导航、听音乐、刷刷资讯、聊聊天,偶尔看看视频。唯一的游戏,也只是轻度的《荒野乱斗》。所以我自认为对手机的需求非常低。
在 iPhone 17 系列发布之初,我其实是在标准版和 Pro 之间摇摆,Air 对我而言,只是 Apple Fold 产品出来的试验品。结果前几周有一天去商场洗车,没什么事情就去 Apple Store 逛了逛,本只是想随便看看,没想到上手了 Air 以后,把它也加入到了待定清单中。
其实今年的标准版也很让我心动,颜色和 Air 一样选择多又都很好,还上了 Promotion,对我来说唯一的缺点就是内存只有8GB。但我的 14 Pro 就是因为内存不够了想换掉,所以没有太纠结就排除了标准版。
Pro 什么都好,性能、相机、续航、屏幕……但唯一的缺点就是「重」,尤其是 Pro Max,所以往年我一直都只买小号的 Pro。
iPhone Air 拥有和 Pro 同级别的 12GB 内存,同时它的手感真的太好了而且重量很轻。我真的很喜欢把它拿在手上,一直使用它。就像把玩一个很喜欢的小物件。
我特别喜欢今年的配色,尤其是蓝色,太好看了。当然一些缺点比如续航、单扬声器、单摄这些问题也让我犹豫过,而且纯 eSIM 设计在回国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麻烦,但是没办法,我拿起 Air 的时候就冲动下单了。
2️⃣ 一周体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我拿到 Air 使用了大概一周,单扬声器确实能听出区别,但对我影响不大。相机用得很少,似乎也无伤大雅。然而,两个核心问题逐渐浮现:续航和发热。
① 续航:意料之中,但仍显不足
客观地说,对于一款电池容量在 3000mAh 左右、屏幕 6.5 英寸的手机,Air 的续航表现已经非常优秀了了。但也仅仅是勉强够用。在开启 AOD 的情况下一晚上待机也要来到 6% 左右的消耗,白天刷刷视频,聊聊天一个小时的消耗也在 10%,和我健康度在 80% 以下的 iPhone 14 Pro 差不多,所以一天两充是基本的。如果和同系列的Pro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② 发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续航的不如意是意料之中,那么发热问题是我完全没想到的,这个问题成为我最终退货的决定性因素。
问题主要出现在视频通话时。仅仅是不到 10 分钟的 FaceTime,就能明显感觉到摄像头模组下方区域的热量聚集,甚至有些烫手。有一次我将它架在无线充电器上进行视频通话,手机甚至因为过热而触发了保护机制,暂停了充电。我在澳洲的悉尼,还处在春夏交替之际,完全谈不上很热。所以我很容易就想到再过一个月之后夏天到了,出门如果要打个视频电话,或者把手机放在车里的无线充上,发热情况有多严重。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自己低估了对相机的需求。我之前以为,一个主摄像头「能拍就行」,出门玩带上专业相机就好了。但现实是,很多随手记录的瞬间,你身边只有手机。在使用 14 Pro 时,超广角和长焦镜头在很多场景下默默满足了我的「隐性需求」,比如拍摄一张壮阔的风景,或是在不方便靠近时拉近远处的物体。直到失去了它们,在某些场景下想用却用不了时,我才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最后还有 eSIM 的问题。考虑到我偶尔需要回国,而国内的 eSIM 政策尚不明确(需要实际验证),拥有实体 SIM 卡槽的选项显然更稳妥。
3️⃣ 总结:谁才适合 iPhone Air?
我选择 iPhone Air 的初衷,就一点:它极致的轻薄手感。我以为我可以妥协续航、相机。但最终,发热这个「意料之外」的短板,以及那些我曾以为「不重要」的功能缺失,共同促使我最后换回 Pro。
所以我认为它适合那些将轻薄手感视为第一优先级的轻度使用者,对相机没有多样的需求,对续航有便捷的充电条件,并且不经常进行高负载操作。如果你满足这些条件,那么 iPhone Air 无与伦比的握持感,会给你带来独一无二的愉悦体验。
但是很多情况下也许我们忽视了当前设备满足了的一些隐形需求,当你失去它们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哦, 我需要它。
没有完美的手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希望我的一点经历能为正在纠结的你提供一点参考。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36👍5
#iPhone #buybuybuy #APPLE
🪶 iPhone Air 国行取货与使用体验
我目前手机是 15 Pro,习惯裸机使用,也越来越偏爱轻薄的小尺寸手机,因此选择了 Air 系列。
🛒 选购与取货
在库克老师直播间中官宣发售日期后,我照旧准时进入 Apple Store 抢首发,但这次手慢没抢到。两天后传出 Air 停产、部分用户提前发货、直营店偶尔补货的消息。
10 月 24 日,我偶然发现所在城市可立即自取,于是激情下单,三分钟后 Apple 通知已可提货。关于官方壳:Air 透明壳是有雾面内表面和顺滑外表面的软壳,非常轻盈,底部不包但可以配置挂绳。边框壳则比较紧,带上比较难摘,硬质杯盖手感。
• 取货流程:携带身份证 → 向店员出示取货码 → 店员核对信息 → 等待约两分钟(顺便被推销 AppleCare+)→ 前往门口联通专员处开通eSIM。
• eSIM 流程:激活开机 → 扫描盒子条码 → 跳过设置到 eSIM 界面 → 拍照验证 × 2 并签字 → 告知手机号码 → 一分钟后号码下发至手机。整个过程不到 3 分钟。
💬 关于 eSIM 的官方答复
① 当前最多支持 2 张 eSIM。出国需删除一张后添加海外 eSIM,回国再至营业厅恢复。目前 eSIM 仅为试商用阶段,后续或有流程优化。
② 不限制套餐转换,必须人机证合一。
③ 移动目前仅限本市号码,预计 11 月开放异地办理。不同省市政策差异较大,建议先电话确认。
④ 可先导入数据后添加 eSIM,也可反向操作。若先添加 eSIM 再导入数据,需要选择“保留 eSIM 并删除其他资料”重置手机才可以作为新机导入数据。
📱 使用体验
相比 Pro 系列,Air 上手更显轻盈。不过,窄边框、大倒角以及亮面处理使得屏幕朝下放置时难以抠起。亮面钛金属手感顺滑、易沾指纹;后盖玻璃手感温润如玉,优于前代磨砂。震动区别不大,系统默认关闭全天候显示与部分震动,可手动开启。尽管重量减轻,但屏幕依旧偏大,单手操作不便,我更偏好 Pro 或更小尺寸。
新搭载 C1X 和 N1 芯片整体效能不错,与 15 Pro 对比信号略有提升,但也就那样。不知是否是因为 eSIM 业务新开,信号偶尔不稳,高峰期游戏延迟明显。在多层楼中或地下环境中,15 Pro 虽显示 4G 却无网, Air 仍可勉强使用。
发热情况整体优于 15 Pro,热区位置更靠边,不影响握持。单镜头限制明显,远景与微距表现不足;但拍照风格、相机按键等功能齐全。单听筒扬声器也就听个响,横屏虽不易被手遮,但实际听感需自适应或者选择戴耳机。满电情况下中度使用到下班没有问题,常刷手机的话难免一天两充。电量状态比 15 Pro 要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自适应电量确实有用。
💡 总结
iPhone Air 是一部优缺点都十分鲜明的手机,它的轻薄、设计、内部空间利用率和堆叠展示了苹果的极致取舍,但也带来功能性妥协:单摄单扬、USB 2.0、C 口不居中、充电速率慢。
苹果似乎更在意形式的优雅而非性能的完整,一切为设计让步。如果你喜欢裸机、轻薄,喜欢设计、尝鲜,那就为热爱买单,iPhone Air 会给你带来惊喜。但我仍想说:从 Air 中可以看到苹果各种妥协的痕迹,许多配置都只是达到可用的状态,离曾经的苹果标准还是有些距离。
考虑到 eSIM 办理方式,目前 iPhone Air 只适合双持,即使单颗镜头素质再高,续航再令人惊喜,Air 始终是 Air。我们期待苹果拿出完美的设备,但实际上它或许有些后继乏力,像目前混乱的 Apple AI 和 Siri 一样。如果苹果真的有延续 Air 辉煌的野心,iPhone Air 的缺点是苹果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展示刀法和让用户自适应。
📘 关联阅读:购入 iPhone Air(澳版)后的体验和思考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iPhone Air 国行取货与使用体验
我目前手机是 15 Pro,习惯裸机使用,也越来越偏爱轻薄的小尺寸手机,因此选择了 Air 系列。
🛒 选购与取货
在库克老师直播间中官宣发售日期后,我照旧准时进入 Apple Store 抢首发,但这次手慢没抢到。两天后传出 Air 停产、部分用户提前发货、直营店偶尔补货的消息。
10 月 24 日,我偶然发现所在城市可立即自取,于是激情下单,三分钟后 Apple 通知已可提货。关于官方壳:Air 透明壳是有雾面内表面和顺滑外表面的软壳,非常轻盈,底部不包但可以配置挂绳。边框壳则比较紧,带上比较难摘,硬质杯盖手感。
• 取货流程:携带身份证 → 向店员出示取货码 → 店员核对信息 → 等待约两分钟(顺便被推销 AppleCare+)→ 前往门口联通专员处开通eSIM。
• eSIM 流程:激活开机 → 扫描盒子条码 → 跳过设置到 eSIM 界面 → 拍照验证 × 2 并签字 → 告知手机号码 → 一分钟后号码下发至手机。整个过程不到 3 分钟。
💬 关于 eSIM 的官方答复
① 当前最多支持 2 张 eSIM。出国需删除一张后添加海外 eSIM,回国再至营业厅恢复。目前 eSIM 仅为试商用阶段,后续或有流程优化。
② 不限制套餐转换,必须人机证合一。
③ 移动目前仅限本市号码,预计 11 月开放异地办理。不同省市政策差异较大,建议先电话确认。
④ 可先导入数据后添加 eSIM,也可反向操作。若先添加 eSIM 再导入数据,需要选择“保留 eSIM 并删除其他资料”重置手机才可以作为新机导入数据。
📱 使用体验
相比 Pro 系列,Air 上手更显轻盈。不过,窄边框、大倒角以及亮面处理使得屏幕朝下放置时难以抠起。亮面钛金属手感顺滑、易沾指纹;后盖玻璃手感温润如玉,优于前代磨砂。震动区别不大,系统默认关闭全天候显示与部分震动,可手动开启。尽管重量减轻,但屏幕依旧偏大,单手操作不便,我更偏好 Pro 或更小尺寸。
新搭载 C1X 和 N1 芯片整体效能不错,与 15 Pro 对比信号略有提升,但也就那样。不知是否是因为 eSIM 业务新开,信号偶尔不稳,高峰期游戏延迟明显。在多层楼中或地下环境中,15 Pro 虽显示 4G 却无网, Air 仍可勉强使用。
发热情况整体优于 15 Pro,热区位置更靠边,不影响握持。单镜头限制明显,远景与微距表现不足;但拍照风格、相机按键等功能齐全。单听筒扬声器也就听个响,横屏虽不易被手遮,但实际听感需自适应或者选择戴耳机。满电情况下中度使用到下班没有问题,常刷手机的话难免一天两充。电量状态比 15 Pro 要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自适应电量确实有用。
💡 总结
iPhone Air 是一部优缺点都十分鲜明的手机,它的轻薄、设计、内部空间利用率和堆叠展示了苹果的极致取舍,但也带来功能性妥协:单摄单扬、USB 2.0、C 口不居中、充电速率慢。
苹果似乎更在意形式的优雅而非性能的完整,一切为设计让步。如果你喜欢裸机、轻薄,喜欢设计、尝鲜,那就为热爱买单,iPhone Air 会给你带来惊喜。但我仍想说:从 Air 中可以看到苹果各种妥协的痕迹,许多配置都只是达到可用的状态,离曾经的苹果标准还是有些距离。
考虑到 eSIM 办理方式,目前 iPhone Air 只适合双持,即使单颗镜头素质再高,续航再令人惊喜,Air 始终是 Air。我们期待苹果拿出完美的设备,但实际上它或许有些后继乏力,像目前混乱的 Apple AI 和 Siri 一样。如果苹果真的有延续 Air 辉煌的野心,iPhone Air 的缺点是苹果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展示刀法和让用户自适应。
📘 关联阅读:购入 iPhone Air(澳版)后的体验和思考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4👍2🤣2
#Earphone #buybuybuy #硬件图赏 #APPLE
🎧 从一代升级到 AirPods Pro 3,聊聊我的体验与感受
耳机是手机之外,我们身边的另一个私密数码产品。对很多人来讲,它的使用频率高到几乎不会去刻意记忆,也常常紧贴我们的皮肤,陪自己度过无数个日夜。趁这次 Apple 秋季发布会,我给自己的 AirPods 也做了一次升级,这个新伙伴将陪伴我度过接下来的几年
❓ 为什么换
我最早是 EarPods 的簇拥,从 3.5mm 到 Lightning 接口,陪伴我度过了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时代。这款耳机轻便舒适,佩戴感极好,高中用的那一副 3.5mm 至今还在我的包里留存。后来推出了 USB-C 接口版本,果断买了一副
Apple 在 2019 年发布了 AirPods Pro,推出的降噪 / 通透模式颠覆了大家的认知,同时我们也在慢慢接受取消 3.5mm 的手机。当年凭借着消费更换电池带来的一些勇气,我第一次 走进 Apple Store,体验了 AirPods Pro 的奇妙感觉,但 1999 元的售价直接把我劝退
21 年上班之后,果断买了一副,配合 iPhone 13 Pro 使用体验 非常好。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续航有所下降,偶尔也会有一些电流声,于是趁着 AppleCare+ 到期之前,去 换了一副。不过好景不长,新的越南制造的耳机时隔一年就出现了一些我无法忍受的问题:
① 耳机续航时间变得极短,佩戴起来约 3h 出头就需要充电
② 耳机盒电量低,需要每天充电以防不时之需
③ 降噪效果很差,对于一些低频噪音也无法有效过滤(没有清洁网孔也是一方面原因)
④ 手指碰到降噪拾音麦克风时,会发出尖锐的鸣叫;戴耳机走路时,能感受到其中零件晃动的声音
⑤ 自动连接 iPhone 和 Mac,并在多设备自动切换的功能处于停摆状态;每次连接设备反应慢、时间长
总之,这副越南制造的 AirPods Pro 一代,让我后悔当初更换了耳机。它无论是做工还是功能,都一塌糊涂。所以我一直等待新一代 Pro 的出现,来拯救我的摸鱼随身听
🛒 购买、镌刻与开箱
发布会的凌晨,像往年一样写完一长串新闻稿之后,才想起来似乎该给自己买一副新耳机,开始纠结于镌刻什么东西。代表东京唱片精神的 NO MUSIC NO LIFE 或是那个问题及回答:这个世界会好吗 / 答案早就在你心中发芽,都因为太长遗憾落选;「他起身独立向荒原」有些中二,「若你心年轻 主角会是你」太老气,该选什么呢?
想起了去年在瓜州音乐节看到一个穿反光背心的姑娘,上面写着「不摇就滚」。于是用 ROCK OR DIE 这个简短的句子作为镌刻,也是对自己这几年最好的概括和写照。可惜的是,镌刻的符号并没有金属礼 🤘,只能用 Peace and Love 手势 🤟 来替代了
因为写发布会的频道稿件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预计到货时间来到了首发的第二天,当时想着应该可以提前「变态」就把邮寄地址填到了单位,没想到出仓库卡了我整整一天。所以我们在周六又来到了单位喝茶,等着快递员送货上门,再去赶高铁前往上海 pick up 新 iPhone
拿到后快递员专门和我核对了手机号等信息,估计是 Apple 要求的。开箱后包装没有太大的差异,主要是耳塞多了一个超级小号。亮白色的外观,清晰的镌刻,拿在手机像握着一颗鹅卵石。为了这个镌刻,今年我专门买了一个图拉斯的清水壳,价格合适也实用。美中不足的是它还是有些偏蓝,不是真正的透明
🎵 使用体验
配备了 iOS 26 的 iPhone 17 Pro Max,AirPods Pro 3 的潜力才被真正地释放出来,下面我分点聊聊这款耳机的表现以及优缺点:
① 降噪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但耳压做得很好,并不明显。在高铁、地铁等处表现优秀,部分高频人声依然是没有办法的
② 新耳塞更换了材质和设计,导致对我来讲整体偏大一号,于是从 M 调整到了 S。需要注意这一代耳塞不太好取下,取的时候可以看看官方教程、格外小心些
③ 耳机造型有所改变,视觉来讲偏出耳朵的部分会更多些,但并不影响佩戴。个人体验下来,佩戴牢固、配合新耳塞可以连续使用 3-4h 没有不适感。耳机续航极好,预计可连续使用 7-8h
④ 音质方面,高频和低频都有增加,高频齿音偏多了一些,但低频的提升是我喜闻乐见的。总的来讲,音质直逼 USB-C 款 EarPods
⑤ 个人喜欢完全掌控的感觉,所以关闭了「个性化音量」。测试了不同场景,发现「对话感知」功能存在容易误触、对话结束判定有延迟等问题,于是也关闭。「头部动作」很实用,可以方便地做出 YES / NO 的判断
⑥ 充电盒加了扬声器,充电时有所回应,很好。充电盒和手机蓝牙连接更加紧密,无需开盖也可在手机查看电量信息。MagSafe 充电体验也很好,配合 Belkin 的三合一充电器,哪哪都能充。美中不足的是盒子续航,从体感上来讲并没有提升太多
⑦ 充满电后会在手机显示提醒,但并未说明是耳机本体还是盒子充满电(猜测是后者)。近期开通 AirPods 优化充电后,依然会提醒充满。此外,iOS 26 时耳机动画并不能正确显示镌刻,iOS 26.0.1 及8A358 固件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⑧ 听力辅助功能可帮助我们测试听力情况,具体操作步骤 此前 已经详细介绍
⑨ 连接 iPhone 和 Mac 的体验相当丝滑,连接速度很快,切换也很智能
⑩ 有极小概率,手指碰到降噪拾音麦克风时,会发出尖锐的鸣叫(经多次测试不能稳定复现)
最后聊一下心率监测,刚发布的时候我以为佩戴后会持续监测,这样太影响续航。拿到手之后才知道,只有在健康中查看或运动的时候才会开启,Apple 考虑还是比较周到的。准确性来讲,个人测试下来感觉和 Apple Watch 大差不差
综上考虑,我还加购了 AppleCare+,毕竟耳机是日常使用频率极高的产品,之前又出过了那么多问题,买个保险以备不时之需。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第三方一般要求激活最迟 36h-48h 期间内的产品,才能够购买 AC+。如果需要便宜第三方渠道,千万不要等
👀 总的来讲,AirPods Pro 3 凭借着 降噪、便捷、生态,再次捕获了我的心。没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后,AirPods Pro 3 带着全新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再次唤醒了 19 年第一次去 Apple Store 的体感与记忆,也成为了我心目中那块「圆润的鹅卵石」应有的样子
📘 关联阅读:
1️⃣ AirPods 3 正式发布,我买了 AirPods Pro
2️⃣ 记一次 AirPods Pro 耳机返厂换新
3️⃣ EarPods with USB-C:老友重逢,喜不自胜
4️⃣ 用修改定位法,为 AirPods Pro 3 开启听力测试功能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从一代升级到 AirPods Pro 3,聊聊我的体验与感受
耳机是手机之外,我们身边的另一个私密数码产品。对很多人来讲,它的使用频率高到几乎不会去刻意记忆,也常常紧贴我们的皮肤,陪自己度过无数个日夜。趁这次 Apple 秋季发布会,我给自己的 AirPods 也做了一次升级,这个新伙伴将陪伴我度过接下来的几年
❓ 为什么换
我最早是 EarPods 的簇拥,从 3.5mm 到 Lightning 接口,陪伴我度过了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时代。这款耳机轻便舒适,佩戴感极好,高中用的那一副 3.5mm 至今还在我的包里留存。后来推出了 USB-C 接口版本,果断买了一副
Apple 在 2019 年发布了 AirPods Pro,推出的降噪 / 通透模式颠覆了大家的认知,同时我们也在慢慢接受取消 3.5mm 的手机。当年凭借着消费更换电池带来的一些勇气,我第一次 走进 Apple Store,体验了 AirPods Pro 的奇妙感觉,但 1999 元的售价直接把我劝退
21 年上班之后,果断买了一副,配合 iPhone 13 Pro 使用体验 非常好。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续航有所下降,偶尔也会有一些电流声,于是趁着 AppleCare+ 到期之前,去 换了一副。不过好景不长,新的越南制造的耳机时隔一年就出现了一些我无法忍受的问题:
① 耳机续航时间变得极短,佩戴起来约 3h 出头就需要充电
② 耳机盒电量低,需要每天充电以防不时之需
③ 降噪效果很差,对于一些低频噪音也无法有效过滤(没有清洁网孔也是一方面原因)
④ 手指碰到降噪拾音麦克风时,会发出尖锐的鸣叫;戴耳机走路时,能感受到其中零件晃动的声音
⑤ 自动连接 iPhone 和 Mac,并在多设备自动切换的功能处于停摆状态;每次连接设备反应慢、时间长
总之,这副越南制造的 AirPods Pro 一代,让我后悔当初更换了耳机。它无论是做工还是功能,都一塌糊涂。所以我一直等待新一代 Pro 的出现,来拯救我的摸鱼随身听
🛒 购买、镌刻与开箱
发布会的凌晨,像往年一样写完一长串新闻稿之后,才想起来似乎该给自己买一副新耳机,开始纠结于镌刻什么东西。代表东京唱片精神的 NO MUSIC NO LIFE 或是那个问题及回答:这个世界会好吗 / 答案早就在你心中发芽,都因为太长遗憾落选;「他起身独立向荒原」有些中二,「若你心年轻 主角会是你」太老气,该选什么呢?
想起了去年在瓜州音乐节看到一个穿反光背心的姑娘,上面写着「不摇就滚」。于是用 ROCK OR DIE 这个简短的句子作为镌刻,也是对自己这几年最好的概括和写照。可惜的是,镌刻的符号并没有金属礼 🤘,只能用 Peace and Love 手势 🤟 来替代了
因为写发布会的频道稿件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预计到货时间来到了首发的第二天,当时想着应该可以提前「变态」就把邮寄地址填到了单位,没想到出仓库卡了我整整一天。所以我们在周六又来到了单位喝茶,等着快递员送货上门,再去赶高铁前往上海 pick up 新 iPhone
拿到后快递员专门和我核对了手机号等信息,估计是 Apple 要求的。开箱后包装没有太大的差异,主要是耳塞多了一个超级小号。亮白色的外观,清晰的镌刻,拿在手机像握着一颗鹅卵石。为了这个镌刻,今年我专门买了一个图拉斯的清水壳,价格合适也实用。美中不足的是它还是有些偏蓝,不是真正的透明
🎵 使用体验
配备了 iOS 26 的 iPhone 17 Pro Max,AirPods Pro 3 的潜力才被真正地释放出来,下面我分点聊聊这款耳机的表现以及优缺点:
① 降噪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但耳压做得很好,并不明显。在高铁、地铁等处表现优秀,部分高频人声依然是没有办法的
② 新耳塞更换了材质和设计,导致对我来讲整体偏大一号,于是从 M 调整到了 S。需要注意这一代耳塞不太好取下,取的时候可以看看官方教程、格外小心些
③ 耳机造型有所改变,视觉来讲偏出耳朵的部分会更多些,但并不影响佩戴。个人体验下来,佩戴牢固、配合新耳塞可以连续使用 3-4h 没有不适感。耳机续航极好,预计可连续使用 7-8h
④ 音质方面,高频和低频都有增加,高频齿音偏多了一些,但低频的提升是我喜闻乐见的。总的来讲,音质直逼 USB-C 款 EarPods
⑤ 个人喜欢完全掌控的感觉,所以关闭了「个性化音量」。测试了不同场景,发现「对话感知」功能存在容易误触、对话结束判定有延迟等问题,于是也关闭。「头部动作」很实用,可以方便地做出 YES / NO 的判断
⑥ 充电盒加了扬声器,充电时有所回应,很好。充电盒和手机蓝牙连接更加紧密,无需开盖也可在手机查看电量信息。MagSafe 充电体验也很好,配合 Belkin 的三合一充电器,哪哪都能充。美中不足的是盒子续航,从体感上来讲并没有提升太多
⑦ 充满电后会在手机显示提醒,但并未说明是耳机本体还是盒子充满电(猜测是后者)。近期开通 AirPods 优化充电后,依然会提醒充满。此外,iOS 26 时耳机动画并不能正确显示镌刻,iOS 26.0.1 及8A358 固件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⑧ 听力辅助功能可帮助我们测试听力情况,具体操作步骤 此前 已经详细介绍
⑨ 连接 iPhone 和 Mac 的体验相当丝滑,连接速度很快,切换也很智能
⑩ 有极小概率,手指碰到降噪拾音麦克风时,会发出尖锐的鸣叫(经多次测试不能稳定复现)
最后聊一下心率监测,刚发布的时候我以为佩戴后会持续监测,这样太影响续航。拿到手之后才知道,只有在健康中查看或运动的时候才会开启,Apple 考虑还是比较周到的。准确性来讲,个人测试下来感觉和 Apple Watch 大差不差
综上考虑,我还加购了 AppleCare+,毕竟耳机是日常使用频率极高的产品,之前又出过了那么多问题,买个保险以备不时之需。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第三方一般要求激活最迟 36h-48h 期间内的产品,才能够购买 AC+。如果需要便宜第三方渠道,千万不要等
👀 总的来讲,AirPods Pro 3 凭借着 降噪、便捷、生态,再次捕获了我的心。没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后,AirPods Pro 3 带着全新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再次唤醒了 19 年第一次去 Apple Store 的体感与记忆,也成为了我心目中那块「圆润的鹅卵石」应有的样子
📘 关联阅读:
1️⃣ AirPods 3 正式发布,我买了 AirPods Pro
2️⃣ 记一次 AirPods Pro 耳机返厂换新
3️⃣ EarPods with USB-C:老友重逢,喜不自胜
4️⃣ 用修改定位法,为 AirPods Pro 3 开启听力测试功能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26💅1💊1
#Photos #buybuybuy #硬件图赏
📷 老镜头测评|苏联八羽怪 Helios‑44m 58mm f/2
💡现代镜头价格高昂,于是入手了这支经典老镜头——苏联 Helios‑44m,又称“八羽怪”。它最大的特色是旋焦效果,虚化背景在特定条件下呈现柔和旋转,极具复古梦幻感。
🔧 版本与结构:
• 焦段 58mm,最大光圈 f/2。
• 完全机械手动镜头,M42 螺口,老镜感十足。
• 早期与后期版本差别不大,主要是光圈叶片略有调整,旋焦与色彩风格相差有限。
⚙️ 老镜通病:
• 对焦环可能涩滞;
• 光圈叶片可能油化或卡滞;
• 镜片有霉斑或轻微雾化。
购买二手务必试光圈、转对焦并检查镜片。
📸 成像特点与旋焦条件:
• 焦外柔和,旋转感明显,但需要主体与背景保持一定距离(2–3米以上),且背景最好杂乱、有纹理,如树叶林、散点灯光等。
• 最大光圈 f/2 下旋焦最强、虚化最梦幻;建议收一到两档光圈(f2.8–f4),可兼顾锐度和柔美焦外。
• 人像表现出色,色调偏暖,层次柔和;街景和静物同样带复古氛围。
• 中心锐度尚可,边缘画质一般,逆光抗炫光能力有限。
💰 价格与购买建议:
• 二手市场被炒作,价格多在 300–500 元甚至更高。
• 合理价格区间:200–300 元,超过 500 元不推荐,市场上有旋焦更明显、成像更锐利的替代镜头(如 Helios‑44M、Helios‑40‑2 等)。
• 旋焦效果虽迷人,但切勿被“旋焦神镜”“稀有传说版”等营销噱头诱导。
🧭 使用体验:
• 搭配 Sony,需使用转接环;手动对焦配合峰值对焦使用,毛子镜头对焦环还是很紧。
• 背景、距离、光圈的配合是发挥旋焦的关键,拍摄树叶林或灯光散点时效果最佳。
🌿 总结:
八羽怪 Helios‑44‑2 的魅力不在参数,而在它独特的风格——旋焦焦外温和、色彩偏暖、带有浓厚复古气息。它适合人像、花卉、街拍和氛围作品。300 元以内入手体验非常值得,500 元以上就属于情怀消费。
旋焦,需要距离与杂乱背景的配合,才会真正显现它的灵魂。
🌁 样片:由于最近都是拍的人像就暂不展示了😇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老镜头测评|苏联八羽怪 Helios‑44m 58mm f/2
💡现代镜头价格高昂,于是入手了这支经典老镜头——苏联 Helios‑44m,又称“八羽怪”。它最大的特色是旋焦效果,虚化背景在特定条件下呈现柔和旋转,极具复古梦幻感。
🔧 版本与结构:
• 焦段 58mm,最大光圈 f/2。
• 完全机械手动镜头,M42 螺口,老镜感十足。
• 早期与后期版本差别不大,主要是光圈叶片略有调整,旋焦与色彩风格相差有限。
⚙️ 老镜通病:
• 对焦环可能涩滞;
• 光圈叶片可能油化或卡滞;
• 镜片有霉斑或轻微雾化。
购买二手务必试光圈、转对焦并检查镜片。
📸 成像特点与旋焦条件:
• 焦外柔和,旋转感明显,但需要主体与背景保持一定距离(2–3米以上),且背景最好杂乱、有纹理,如树叶林、散点灯光等。
• 最大光圈 f/2 下旋焦最强、虚化最梦幻;建议收一到两档光圈(f2.8–f4),可兼顾锐度和柔美焦外。
• 人像表现出色,色调偏暖,层次柔和;街景和静物同样带复古氛围。
• 中心锐度尚可,边缘画质一般,逆光抗炫光能力有限。
💰 价格与购买建议:
• 二手市场被炒作,价格多在 300–500 元甚至更高。
• 合理价格区间:200–300 元,超过 500 元不推荐,市场上有旋焦更明显、成像更锐利的替代镜头(如 Helios‑44M、Helios‑40‑2 等)。
• 旋焦效果虽迷人,但切勿被“旋焦神镜”“稀有传说版”等营销噱头诱导。
🧭 使用体验:
• 搭配 Sony,需使用转接环;手动对焦配合峰值对焦使用,毛子镜头对焦环还是很紧。
• 背景、距离、光圈的配合是发挥旋焦的关键,拍摄树叶林或灯光散点时效果最佳。
🌿 总结:
八羽怪 Helios‑44‑2 的魅力不在参数,而在它独特的风格——旋焦焦外温和、色彩偏暖、带有浓厚复古气息。它适合人像、花卉、街拍和氛围作品。300 元以内入手体验非常值得,500 元以上就属于情怀消费。
旋焦,需要距离与杂乱背景的配合,才会真正显现它的灵魂。
🌁 样片:由于最近都是拍的人像就暂不展示了😇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5🆒2🎉1
#buybuybuy #Goods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双十一买了啥(一)
又到一年双十一,今年我们依然准备通过两个时段,为大家分享「双十一」活动期间自留地主编们购买的好物们
🧑🏻💻 Newlearner365
由于今年提前买好了大件物品,几乎圆满实现了去年的 愿望清单,于是双十一转向了一些小物件。唯一不在此列的存储设备,经再三考虑决定延期购买,不为这波 AI 浪潮带来的行业涨价买单
📚 看的
之前和大家聊过我喜欢购买 杂志(主要是日杂)这件事,推送发出后的好长时间里,自己陆陆续续还购买了许多,也去线下书店诸如茑屋书店等开了眼界。刚好近期有两本日杂的主题很对我胃口,于是就将他们加入了购物车
• BRUTUS 11 月号 No.1042 手表时钟和风格
我对钟表和眼镜等个人物品十分喜爱,之前也买过 Popeye 的唱片&时钟专题杂志。即便如今很多人都是用智能电子表,它稳定可靠不需要过多保养维护,我依然想了解机械表和老式钟表的世界。买这本杂志,是为了看看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用什么表,以及他们和表的故事
• & Premium 12 月号 咖啡、茶和我的时间
不用说,这又是我喜爱的另一个领域。之前买过讲咖啡的杂志数不胜数,这一期又加入了茶以及如何「度过时间」的内容,实在是很忍住不买。除了可以带给咖啡师朋友一起交流外,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去日本的喫茶店小坐,打发下午时光
两本杂志还在预售当中,预计还要 1-2 月才能来到我的受众。但作为一个日淘了两年多的人来讲,我已经习惯了每次的等待
🍺 吃的喝的
顾名思义,一些晚上看电影吃的零食,以及我喜爱的小麦 / 葡萄果汁饮料
• SAPPORO 三宝乐 札幌空知云 麦芽啤酒 350ml
没有尝试过的札幌系列,5.5 度不算很低,比较适合我。另外配料表也很干净,没有大米、玉米、酒花浸膏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期待描述提到的「麦香」口味
• SUNTORY 三得利 生啤酒
我对具有醒目设计感的啤酒罐没有抵抗力,今年为此也尝试了朝日全开盖、三得利金麦、麒麟秋日等啤酒。三得利也是日剧《晚酌的流派》的官方冠名商,即便夏天已经过去,脑海中还是会回想起大口喝啤酒的快感。于是想要买一些三得利生啤酒,在家中小酌或围着火锅炉子喝上一罐
另外之前去舟山看音乐节,认识了贵州那边的朋友,她向我极力推荐当地的精酿品牌「行匠」,有喝过的朋友可以与我分享一下感受
• 红花园第四代小香槟 L'armangia 酒庄 Moscato d'Asti 甜白起泡葡萄酒 / 红花园 ICARDI 酒庄小野玫瑰 Moscato d'Asti 甜酒起泡酒葡萄酒 DOCG 级
之前提到自己喜欢一款山姆的莫斯卡托起泡酒,结果上次去雨花山姆的时候被告知这一款不再供货,又想起了老朋友「红花园小酒铺」。他家的「小白花」系列起泡酒一直是我的心头好,从第二代开始就一直陪伴我在居酒屋中,趁双十一想买两支没有喝过的尝尝
小野玫瑰是以山竹、荔枝、茉莉为原料酿造,口感沁甜清香,5.5 度的莫斯卡托像喝饮料一样愉快,冷藏后口感更佳。小香槟则是以蜜瓜、黄桃、苹果作为原料酿造,同样是 5.5 度,希望可以喝出丰富的层次和丝滑的口感
• 童记三利和 糖醋小鱼仔(不辣)
我很少网购零食,基本上都是在大润发、盒马和山姆解决。前段时间看到零食店大排长队,惊讶于这么多人愿意来专门的零食店购买零食,有时间可以进去看看他们的销售思路和选品
言归正传,我是个 ASMR 重度爱好者,有一次深夜听视频的时候,刷到了 童记三利和 账号的 ASMR,感觉非常好睡。这次网购这个糖醋小鱼仔,也是出于对这个专注做 ASMR 零食品牌的好奇,而我个人也喜欢糖醋口味,期待实际的味道
🧴 用的
• 无印良品 MUJI 室内芳香喷雾 雪松 / 森林(70 ml)
我自己对于香氛这块是没有太多研究的,只买过一些宜家的香薰蜡烛,圣诞用;以及买过一些车载香薰,如 L'original(看了一下真的便宜,又买了一个)、观夏,它们的问题都是刚用的时候味道太大、很快就没有味道。偶然间刷到了 MUJI 家的室内芳香喷雾,应该很多人都用过吧,我也想买个小样来尝试下
味道选择了比较适合秋冬的雪松、森林,可以用在书房和车内,感觉应该会不错,等到手了实际测试一下效果
• 丽拍 LIPA 多影镜 拖影拉丝疾速拉伸特效棱镜
说起来很惭愧,早就看到有些野生的 Livehouse 摄影老师拍出来带人物拖影拉丝的美照,百思不得其解。曾经在现场试过慢门 + 手部平移,发现这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后来在小红书评论中看到,这样的照片只需要一个滤镜就可以实现,大家的嘴巴还是太严了,几乎没有看到有人分享过这样的经验。于是给自己直径 77mm 的镜头买了一个,期待下次(周末)去看演出的效果
👀 确实没有太多想买的东西,都是一些小物件和快消品。至今没有弄清楚,今年几个平台的双十一节点,以及究竟什么时候买比较划算(目测买小物件淘宝更胜一筹)。但考虑到都是小物件,就不斤斤计较了,随便选了淘宝平台、一次清空购物车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双十一买了啥(一)
又到一年双十一,今年我们依然准备通过两个时段,为大家分享「双十一」活动期间自留地主编们购买的好物们
🧑🏻💻 Newlearner365
由于今年提前买好了大件物品,几乎圆满实现了去年的 愿望清单,于是双十一转向了一些小物件。唯一不在此列的存储设备,经再三考虑决定延期购买,不为这波 AI 浪潮带来的行业涨价买单
📚 看的
之前和大家聊过我喜欢购买 杂志(主要是日杂)这件事,推送发出后的好长时间里,自己陆陆续续还购买了许多,也去线下书店诸如茑屋书店等开了眼界。刚好近期有两本日杂的主题很对我胃口,于是就将他们加入了购物车
• BRUTUS 11 月号 No.1042 手表时钟和风格
我对钟表和眼镜等个人物品十分喜爱,之前也买过 Popeye 的唱片&时钟专题杂志。即便如今很多人都是用智能电子表,它稳定可靠不需要过多保养维护,我依然想了解机械表和老式钟表的世界。买这本杂志,是为了看看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用什么表,以及他们和表的故事
• & Premium 12 月号 咖啡、茶和我的时间
不用说,这又是我喜爱的另一个领域。之前买过讲咖啡的杂志数不胜数,这一期又加入了茶以及如何「度过时间」的内容,实在是很忍住不买。除了可以带给咖啡师朋友一起交流外,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去日本的喫茶店小坐,打发下午时光
两本杂志还在预售当中,预计还要 1-2 月才能来到我的受众。但作为一个日淘了两年多的人来讲,我已经习惯了每次的等待
🍺 吃的喝的
顾名思义,一些晚上看电影吃的零食,以及我喜爱的小麦 / 葡萄果汁饮料
• SAPPORO 三宝乐 札幌空知云 麦芽啤酒 350ml
没有尝试过的札幌系列,5.5 度不算很低,比较适合我。另外配料表也很干净,没有大米、玉米、酒花浸膏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期待描述提到的「麦香」口味
• SUNTORY 三得利 生啤酒
我对具有醒目设计感的啤酒罐没有抵抗力,今年为此也尝试了朝日全开盖、三得利金麦、麒麟秋日等啤酒。三得利也是日剧《晚酌的流派》的官方冠名商,即便夏天已经过去,脑海中还是会回想起大口喝啤酒的快感。于是想要买一些三得利生啤酒,在家中小酌或围着火锅炉子喝上一罐
另外之前去舟山看音乐节,认识了贵州那边的朋友,她向我极力推荐当地的精酿品牌「行匠」,有喝过的朋友可以与我分享一下感受
• 红花园第四代小香槟 L'armangia 酒庄 Moscato d'Asti 甜白起泡葡萄酒 / 红花园 ICARDI 酒庄小野玫瑰 Moscato d'Asti 甜酒起泡酒葡萄酒 DOCG 级
之前提到自己喜欢一款山姆的莫斯卡托起泡酒,结果上次去雨花山姆的时候被告知这一款不再供货,又想起了老朋友「红花园小酒铺」。他家的「小白花」系列起泡酒一直是我的心头好,从第二代开始就一直陪伴我在居酒屋中,趁双十一想买两支没有喝过的尝尝
小野玫瑰是以山竹、荔枝、茉莉为原料酿造,口感沁甜清香,5.5 度的莫斯卡托像喝饮料一样愉快,冷藏后口感更佳。小香槟则是以蜜瓜、黄桃、苹果作为原料酿造,同样是 5.5 度,希望可以喝出丰富的层次和丝滑的口感
• 童记三利和 糖醋小鱼仔(不辣)
我很少网购零食,基本上都是在大润发、盒马和山姆解决。前段时间看到零食店大排长队,惊讶于这么多人愿意来专门的零食店购买零食,有时间可以进去看看他们的销售思路和选品
言归正传,我是个 ASMR 重度爱好者,有一次深夜听视频的时候,刷到了 童记三利和 账号的 ASMR,感觉非常好睡。这次网购这个糖醋小鱼仔,也是出于对这个专注做 ASMR 零食品牌的好奇,而我个人也喜欢糖醋口味,期待实际的味道
🧴 用的
• 无印良品 MUJI 室内芳香喷雾 雪松 / 森林(70 ml)
我自己对于香氛这块是没有太多研究的,只买过一些宜家的香薰蜡烛,圣诞用;以及买过一些车载香薰,如 L'original(看了一下真的便宜,又买了一个)、观夏,它们的问题都是刚用的时候味道太大、很快就没有味道。偶然间刷到了 MUJI 家的室内芳香喷雾,应该很多人都用过吧,我也想买个小样来尝试下
味道选择了比较适合秋冬的雪松、森林,可以用在书房和车内,感觉应该会不错,等到手了实际测试一下效果
• 丽拍 LIPA 多影镜 拖影拉丝疾速拉伸特效棱镜
说起来很惭愧,早就看到有些野生的 Livehouse 摄影老师拍出来带人物拖影拉丝的美照,百思不得其解。曾经在现场试过慢门 + 手部平移,发现这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后来在小红书评论中看到,这样的照片只需要一个滤镜就可以实现,大家的嘴巴还是太严了,几乎没有看到有人分享过这样的经验。于是给自己直径 77mm 的镜头买了一个,期待下次(周末)去看演出的效果
👀 确实没有太多想买的东西,都是一些小物件和快消品。至今没有弄清楚,今年几个平台的双十一节点,以及究竟什么时候买比较划算(目测买小物件淘宝更胜一筹)。但考虑到都是小物件,就不斤斤计较了,随便选了淘宝平台、一次清空购物车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2
#buybuybuy #Goods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双十一买了啥(二)
🧑🏻💻 Tankey
📱 iPad mini 256GB(eSIM)
之前一直用的是父亲淘汰下来的 Mate30。虽然性能还够用,但单扬声器、老化的电池和偏小的屏幕,长期使用下来体验确实一般。尤其在出差和看文档、照片时,感觉已经难以满足日常需求,且联通目前首年esim 300G免费试用。
双十一赶上以旧换新活动,于是入手了 iPad mini 256 eSIM 版。便携是它最大的魅力,放在包里几乎没有负担。相比常规尺寸的 iPad,它更像是一台随身工具。更重要的是,在外时可以让孩子安心看视频、听儿歌,不用再双手捧着手机凑在一起。
💅 图拉斯 iPad mini 保护壳(带支架)
入手这款保护壳主要是因为外出使用频率高。背后的可调支架非常实用,无论横屏看动画还是竖屏写笔记都能稳稳立住。壳体手感扎实、不厚重,搭配 mini 的尺寸刚刚好。
👀 今年的双十一没有冲动消费,更多是为生活的便利做升级。小设备解决了日常的小麻烦,也让带娃出门的时光多了一份从容。
🧑🏻💻 Aaron Lou:车载MagSafe | 驾驶伴侣的优雅之选
在驾驶场景中,MagSafe 车载充电器完美解决了充电与导航的冲突。
1️⃣ 磁吸力度:安全与便捷的核心
这是车载体验的灵魂。上车下车都无需再手忙脚乱地夹取手机,单手一放一取,优雅又安全。这种“盲操”的便捷性,是任何夹子都无法比拟的。磁吸力度相比第三方设备还是更大一些。
2️⃣ 充电功率:我之前使用的是贝尔金的10w 磁吸充电器,现在更换为港版 Apple MagSafe 差别还是挺明显的,充电速率明显更快,在现在这个季节下,倒是没有什么衰减,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夏天的时候设备的散热。
3️⃣ 颜值与集成度:
MagSafe充电器本体简约时尚,能与各种风格的车内饰融为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与专为 MagSafe 设计的车载支架完美结合,告别了传统支架的笨重与繁琐,让车内空间更整洁利落。
若是 Apple MagSafe 设备的数据线是可拆卸的就更好了,我买的是 1m 线长的版本,但是这个长度对我来说还是有点富余(造成现在线材只能悬挂在车内),若是可以自己搭配线材就更好了
Apple MagSafe 作为车载充电器,需额外购买一个 底座和 MagSafe 车载固定器(需注意是15瓦还是25瓦的 MagSafe 国行和港版的尺寸不一样),车载固定器的尾部是 17 mm 直径的通用型接口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双十一买了啥(二)
🧑🏻💻 Tankey
📱 iPad mini 256GB(eSIM)
之前一直用的是父亲淘汰下来的 Mate30。虽然性能还够用,但单扬声器、老化的电池和偏小的屏幕,长期使用下来体验确实一般。尤其在出差和看文档、照片时,感觉已经难以满足日常需求,且联通目前首年esim 300G免费试用。
双十一赶上以旧换新活动,于是入手了 iPad mini 256 eSIM 版。便携是它最大的魅力,放在包里几乎没有负担。相比常规尺寸的 iPad,它更像是一台随身工具。更重要的是,在外时可以让孩子安心看视频、听儿歌,不用再双手捧着手机凑在一起。
💅 图拉斯 iPad mini 保护壳(带支架)
入手这款保护壳主要是因为外出使用频率高。背后的可调支架非常实用,无论横屏看动画还是竖屏写笔记都能稳稳立住。壳体手感扎实、不厚重,搭配 mini 的尺寸刚刚好。
👀 今年的双十一没有冲动消费,更多是为生活的便利做升级。小设备解决了日常的小麻烦,也让带娃出门的时光多了一份从容。
🧑🏻💻 Aaron Lou:车载MagSafe | 驾驶伴侣的优雅之选
在驾驶场景中,MagSafe 车载充电器完美解决了充电与导航的冲突。
1️⃣ 磁吸力度:安全与便捷的核心
这是车载体验的灵魂。上车下车都无需再手忙脚乱地夹取手机,单手一放一取,优雅又安全。这种“盲操”的便捷性,是任何夹子都无法比拟的。磁吸力度相比第三方设备还是更大一些。
2️⃣ 充电功率:我之前使用的是贝尔金的10w 磁吸充电器,现在更换为港版 Apple MagSafe 差别还是挺明显的,充电速率明显更快,在现在这个季节下,倒是没有什么衰减,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夏天的时候设备的散热。
3️⃣ 颜值与集成度:
MagSafe充电器本体简约时尚,能与各种风格的车内饰融为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与专为 MagSafe 设计的车载支架完美结合,告别了传统支架的笨重与繁琐,让车内空间更整洁利落。
若是 Apple MagSafe 设备的数据线是可拆卸的就更好了,我买的是 1m 线长的版本,但是这个长度对我来说还是有点富余(造成现在线材只能悬挂在车内),若是可以自己搭配线材就更好了
Apple MagSafe 作为车载充电器,需额外购买一个 底座和 MagSafe 车载固定器(需注意是15瓦还是25瓦的 MagSafe 国行和港版的尺寸不一样),车载固定器的尾部是 17 mm 直径的通用型接口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6
#buybuybuy #Goods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双十一买了啥(三)
🧑🏻💻 李逍遥
🎧 AirPods Pro 3
祖传痛点:
① 触碰耳机麦克会啸叫,查询是主动降噪耳机的常见物理现象,不是故障,类似于音响系统中话筒靠近扬声器时的啸叫。
② 当周围较安静时再开启降噪模式就会显得底噪声音有些大。
③ 长时间佩戴仍不舒适。
④ 在耳塞合适的条件下,单侧耳机有时会随着动作幅度晃动,常见跑步,只能调整方向卡紧一些,即使 Pro 3 改变耳道设计,此痛点依然存在。
优点:
① 续航时间非常长,我外出训练时甚至不会带耳机仓。配合耳机仓,两年内对耳机续航时间缩短不会有明显感知。
② 充电方便,支持标准 Qi 协议无线和有线充,配合 C 口简直超人,甚至可以使用 Apple Watch 的充电器。
③ 强的离谱的降噪和通透模式。Pro 3 官方宣称降噪比 Pro2 提升两倍,就我实际使用,Pro 2 已经非常优秀,我认为体感差距不大,但看了很多实际测评确有提升,且低频比 Pro2 也有一些提升。
④ 心率监测,耳机上最应该添加的功能终于来了。在有些训练场景中需要佩戴护腕,Apple Watch 反而成了阻碍,而耳机此时非常适合,并且对心率的监测与手表没有区别,我认为如果只为了运动时监测心率已经没必要买 Apple Watch,耳机足够覆盖绝大多数训练场景了,包括 iOS 26 的健身 app 训练细节展示均做了相应适配。
⑤ 防尘、抗汗、抗水。AirPods Pro 3 是首款达到 IP57 级别的 AirPods,Pro 2 是 IP54,其中 5 为防尘,4 为防溅水,7 为可短时浸水。因此夏季户外训练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或者短暂掉入水中都不会影响到 Pro 3。
⑥ 实时翻译,需要苹果智能支持。
AirPods Pro 系列耳机绝对是苹果最值得购买的产品,每一代我都会不加思考的购买。感谢苹果给了我调节声音的能力,还给我一片清净天地。
⌚️ NOMAD Rocky FKM 野径运动表带
看大耳朵视频了解到 NOMAD,入手了他们最新推出的火山橙配色野径运动表带。表带采用氟橡胶材质,表扣为钛合金。氟橡胶的质感与 Apple 原装表带一致,并且 NOMAD 的做工也很好,合模线处理细腻,仅在表带内边缘一侧留有细微痕迹。火山橙与钛原色的搭配非常出彩,运动感拉满。美中不足的是表带与表身连接处略有松动。
⌚️ Apple 野径回环式表带
官方表带的做工无可挑剔,堪称最舒适的选择之一。表带由精致尼龙制成,边缘嵌入反光纱线以及收边,内侧有细密绒毛,佩戴时柔软亲肤毫不刺挠。面料弹性出色,透气且速干,魔术贴设计让摘戴变得快速便捷,集众多优点于一身,唯一遗憾是大多配色偏向沉稳低调。
👕 NIKE TECH PRO REFLCT 卫衣
近期的高频单品,保暖性不错且适合叠穿。腋下、手臂下侧及背部采用插接镂空裁片设计,兼顾透气散热需求,手肘处的弯折剪裁贴合运动姿态,手臂部分大面积使用反光纱线,既增添个性又提升夜跑安全性。袖口和下摆螺纹收口让整体版型利落有型,上身体验舒适。
👕 Lululemon Metal Vent Tech
露露家最值得入手的 T 恤之一,面料肤感柔顺,缝线极简,穿着舒适无束缚感。面料伸展性很强。透气速干,出汗后不会黏身也不易产生异味。需要注意的是这款容易漏点,想要显型的朋友们建议选择比日常小一码的尺寸。
👕 安德玛 ColdGear 冬训紧身衣
非常显型且好穿,一口气买了两件。半高领设计配合分区裁剪,出汗时无湿冷感,久穿无异味,上半部分内里覆盖薄绒,外层光滑,面料弹性十足,伸展自如。舒适保温,非常适合作为运动或日常的打底层,因为是紧身款,根据身材选择正码即可。
💊 补剂三件套:ON BCAA 支链氨基酸胶囊、Viva Naturals 深海鱼油、MegaRed 南极磷虾油
随着年龄增长和训练强度的提升,我逐渐成了个药罐子,每天吃一大把药片的时候总是自嘲在炼金。理想状态下,均衡的饮食可以满足大部分营养需求,但结合体检报告、日常饮食结构、身体状态及运动消耗来看,适度补充确有必要。补剂市场坑很多,抛开价格不谈,有效剂量、人体吸收率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更有不少产品的功效尚未得到科学验证。
经过个人实践,我逐步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补剂体系。其中鱼油对我帮助最明显,长期服用后,睡眠质量、炎症水平和血脂状况都有显著改善。因此这次购入了不同 EPA / DHA 含量的鱼油和磷虾油,准备观察这个阶段身体的反应。温馨提示,鱼油建议搭配维生素 D 随餐服用,可以最大化吸收效率。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双十一买了啥(三)
🧑🏻💻 李逍遥
🎧 AirPods Pro 3
祖传痛点:
① 触碰耳机麦克会啸叫,查询是主动降噪耳机的常见物理现象,不是故障,类似于音响系统中话筒靠近扬声器时的啸叫。
② 当周围较安静时再开启降噪模式就会显得底噪声音有些大。
③ 长时间佩戴仍不舒适。
④ 在耳塞合适的条件下,单侧耳机有时会随着动作幅度晃动,常见跑步,只能调整方向卡紧一些,即使 Pro 3 改变耳道设计,此痛点依然存在。
优点:
① 续航时间非常长,我外出训练时甚至不会带耳机仓。配合耳机仓,两年内对耳机续航时间缩短不会有明显感知。
② 充电方便,支持标准 Qi 协议无线和有线充,配合 C 口简直超人,甚至可以使用 Apple Watch 的充电器。
③ 强的离谱的降噪和通透模式。Pro 3 官方宣称降噪比 Pro2 提升两倍,就我实际使用,Pro 2 已经非常优秀,我认为体感差距不大,但看了很多实际测评确有提升,且低频比 Pro2 也有一些提升。
④ 心率监测,耳机上最应该添加的功能终于来了。在有些训练场景中需要佩戴护腕,Apple Watch 反而成了阻碍,而耳机此时非常适合,并且对心率的监测与手表没有区别,我认为如果只为了运动时监测心率已经没必要买 Apple Watch,耳机足够覆盖绝大多数训练场景了,包括 iOS 26 的健身 app 训练细节展示均做了相应适配。
⑤ 防尘、抗汗、抗水。AirPods Pro 3 是首款达到 IP57 级别的 AirPods,Pro 2 是 IP54,其中 5 为防尘,4 为防溅水,7 为可短时浸水。因此夏季户外训练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或者短暂掉入水中都不会影响到 Pro 3。
⑥ 实时翻译,需要苹果智能支持。
AirPods Pro 系列耳机绝对是苹果最值得购买的产品,每一代我都会不加思考的购买。感谢苹果给了我调节声音的能力,还给我一片清净天地。
⌚️ NOMAD Rocky FKM 野径运动表带
看大耳朵视频了解到 NOMAD,入手了他们最新推出的火山橙配色野径运动表带。表带采用氟橡胶材质,表扣为钛合金。氟橡胶的质感与 Apple 原装表带一致,并且 NOMAD 的做工也很好,合模线处理细腻,仅在表带内边缘一侧留有细微痕迹。火山橙与钛原色的搭配非常出彩,运动感拉满。美中不足的是表带与表身连接处略有松动。
⌚️ Apple 野径回环式表带
官方表带的做工无可挑剔,堪称最舒适的选择之一。表带由精致尼龙制成,边缘嵌入反光纱线以及收边,内侧有细密绒毛,佩戴时柔软亲肤毫不刺挠。面料弹性出色,透气且速干,魔术贴设计让摘戴变得快速便捷,集众多优点于一身,唯一遗憾是大多配色偏向沉稳低调。
👕 NIKE TECH PRO REFLCT 卫衣
近期的高频单品,保暖性不错且适合叠穿。腋下、手臂下侧及背部采用插接镂空裁片设计,兼顾透气散热需求,手肘处的弯折剪裁贴合运动姿态,手臂部分大面积使用反光纱线,既增添个性又提升夜跑安全性。袖口和下摆螺纹收口让整体版型利落有型,上身体验舒适。
👕 Lululemon Metal Vent Tech
露露家最值得入手的 T 恤之一,面料肤感柔顺,缝线极简,穿着舒适无束缚感。面料伸展性很强。透气速干,出汗后不会黏身也不易产生异味。需要注意的是这款容易漏点,想要显型的朋友们建议选择比日常小一码的尺寸。
👕 安德玛 ColdGear 冬训紧身衣
非常显型且好穿,一口气买了两件。半高领设计配合分区裁剪,出汗时无湿冷感,久穿无异味,上半部分内里覆盖薄绒,外层光滑,面料弹性十足,伸展自如。舒适保温,非常适合作为运动或日常的打底层,因为是紧身款,根据身材选择正码即可。
💊 补剂三件套:ON BCAA 支链氨基酸胶囊、Viva Naturals 深海鱼油、MegaRed 南极磷虾油
随着年龄增长和训练强度的提升,我逐渐成了个药罐子,每天吃一大把药片的时候总是自嘲在炼金。理想状态下,均衡的饮食可以满足大部分营养需求,但结合体检报告、日常饮食结构、身体状态及运动消耗来看,适度补充确有必要。补剂市场坑很多,抛开价格不谈,有效剂量、人体吸收率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更有不少产品的功效尚未得到科学验证。
经过个人实践,我逐步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补剂体系。其中鱼油对我帮助最明显,长期服用后,睡眠质量、炎症水平和血脂状况都有显著改善。因此这次购入了不同 EPA / DHA 含量的鱼油和磷虾油,准备观察这个阶段身体的反应。温馨提示,鱼油建议搭配维生素 D 随餐服用,可以最大化吸收效率。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7❤3🤣1
#buybuybuy #Goods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双十一买了啥(四)
🧑🏻💻 鸟言鸟语
🛞 米其林 Pilot Sport 5 轮胎
Bilibili:戴上墨镜就是帅!领克07 EM-P 换上米其林 PS5 轮胎是什么体验?
倒车时,轮胎不慎蹭到了路沿石。起初观察到轮胎鼓包面积较小,没太放在心上,但有一次跑高速的时候,感受到了车身的明显抖动,不敢心存侥幸,更换轮胎的计划也随之提上了日程
我的领克 07 使用的是固特异e锐乘 ASYM5 轮胎,一年多的时间跑了 2 万 5 公里,行驶过程中,由轮胎传导到车内的噪音是比较突出,在水泥路面上尤为明显。当雨天在高速上经过积水路段时,能清晰感觉到轮胎会滑过水面,无法抓稳地面
经过一番研究,我将备选轮胎锁定在了马牌 UltraContact 7、马牌 MaxContact 7 与米其林 Pilot Sport 5 三款轮胎上,它们优惠后价格可以去到 1100—1200 元一条,最终选择了兼顾运动性能与舒适属性的米其林 PS5
更换到米其林 PS5 后,最惊喜的是静音效果的提升,虽然行驶途中有“嗡嗡”的低频噪音,但能明显感觉到声音主要来源于后轮,前轮的噪音阻隔能力较原厂轮胎有较大的改善。回看行车记录仪录制的视频,这种差异表现得更为清晰
跑山的时候,能感受到轮胎紧抓地面,过弯时的指向性更精准,操控感也显著增强,待到周末跑个长途高速,进一步感受新轮胎在不同路况下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米其林 PS5 的溢价除了在出色的驾驶体验、噪音阻隔上,另一方面,胎壁的曜黑工艺也极具吸引力,涂抹轮胎蜡,再搭配上刀锋轮毂,很难不让人为这个颜值买单
🧑🏻💻 张启
⌨️ 小米无线键鼠套装 舒适版
上班后工位的有线键盘一直让我觉得不太舒服,线拖着一团乱不说,手感还很差。先后尝试了几款键鼠,罗技 K345 还挺舒服的但是用了两年后鼠标就坏了。又试着买了个小米无线键鼠套装 2,确实简洁不过鼠标太不舒服了,后来逛小米之家的时候看到有个舒适版鼠标,配合使用还比较舒服
尤其是舒适版鼠标体验确实不错,前段时间看到小米新出了舒适版的键鼠套装,有同款的舒适版鼠标,趁着双十一价格便宜点就顺手买了。相比之前的键鼠组合,舒适版多了一个单独的掌托,用起来肯定是没有罗技 K345 键盘一体式掌托舒服,软垫也只有薄薄一层只能说聊胜于无。键盘的手感比小米无线键鼠套装 2 好不少,没有那种明显弹簧感,键程也要长一些,整体的重量都更重。总体来说,到手 137 元的价格作为办公用品价格还是可以的,适合喜欢简洁桌面的朋友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新玩意 —— 自留地编辑部主编们双十一买了啥(四)
🧑🏻💻 鸟言鸟语
🛞 米其林 Pilot Sport 5 轮胎
Bilibili:戴上墨镜就是帅!领克07 EM-P 换上米其林 PS5 轮胎是什么体验?
倒车时,轮胎不慎蹭到了路沿石。起初观察到轮胎鼓包面积较小,没太放在心上,但有一次跑高速的时候,感受到了车身的明显抖动,不敢心存侥幸,更换轮胎的计划也随之提上了日程
我的领克 07 使用的是固特异e锐乘 ASYM5 轮胎,一年多的时间跑了 2 万 5 公里,行驶过程中,由轮胎传导到车内的噪音是比较突出,在水泥路面上尤为明显。当雨天在高速上经过积水路段时,能清晰感觉到轮胎会滑过水面,无法抓稳地面
经过一番研究,我将备选轮胎锁定在了马牌 UltraContact 7、马牌 MaxContact 7 与米其林 Pilot Sport 5 三款轮胎上,它们优惠后价格可以去到 1100—1200 元一条,最终选择了兼顾运动性能与舒适属性的米其林 PS5
更换到米其林 PS5 后,最惊喜的是静音效果的提升,虽然行驶途中有“嗡嗡”的低频噪音,但能明显感觉到声音主要来源于后轮,前轮的噪音阻隔能力较原厂轮胎有较大的改善。回看行车记录仪录制的视频,这种差异表现得更为清晰
跑山的时候,能感受到轮胎紧抓地面,过弯时的指向性更精准,操控感也显著增强,待到周末跑个长途高速,进一步感受新轮胎在不同路况下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米其林 PS5 的溢价除了在出色的驾驶体验、噪音阻隔上,另一方面,胎壁的曜黑工艺也极具吸引力,涂抹轮胎蜡,再搭配上刀锋轮毂,很难不让人为这个颜值买单
🧑🏻💻 张启
⌨️ 小米无线键鼠套装 舒适版
上班后工位的有线键盘一直让我觉得不太舒服,线拖着一团乱不说,手感还很差。先后尝试了几款键鼠,罗技 K345 还挺舒服的但是用了两年后鼠标就坏了。又试着买了个小米无线键鼠套装 2,确实简洁不过鼠标太不舒服了,后来逛小米之家的时候看到有个舒适版鼠标,配合使用还比较舒服
尤其是舒适版鼠标体验确实不错,前段时间看到小米新出了舒适版的键鼠套装,有同款的舒适版鼠标,趁着双十一价格便宜点就顺手买了。相比之前的键鼠组合,舒适版多了一个单独的掌托,用起来肯定是没有罗技 K345 键盘一体式掌托舒服,软垫也只有薄薄一层只能说聊胜于无。键盘的手感比小米无线键鼠套装 2 好不少,没有那种明显弹簧感,键程也要长一些,整体的重量都更重。总体来说,到手 137 元的价格作为办公用品价格还是可以的,适合喜欢简洁桌面的朋友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7❤2
#iPhone #硬件图赏 #buybuybuy
📱 在 2025 年使用 iPhone 4S
老实说我不是一个怀旧的人,更愿意活在当下、书写自己的历史。所以我几乎不会主动去买老设备,而是在手头设备更新换代后,将它们妥善保存。或许这也是受到了家里的影响,小时候用过的笔记本电脑至今依然可以开机
在电子产品和软件的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时刻与产品数不胜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资料文献和别人的介绍去了解它们。但真正刻在记忆里的,依然是自己参与过的历史、把玩过的产品。这种体感的重新唤醒,对我来讲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 缘起与购买
我和 iPhone 4S 的缘分应该要追溯到 10 年代初,当年亲戚来我家小住,我也第一次摸到了 iPhone 4S。当时的感觉就是它和自己用过的所有手机都不同,当年还带着按键的滑盖机、电阻屏机,在纯手指触控的 iPhone 面前都黯然失色
记得当时玩了水果忍者,对于「切西瓜」这件事非常热衷;还试了通过前置摄像头测量心率,应该是通过一个第三方软件。不过当年对于 iOS 返回、后台管理的交互还是不太理解,它们全通过 Home 键来实现
再到后面有了一个昂达的 Android 平板,跑的是 4.x 的系统,三明治机器人。用这台平板我玩了很多游戏,譬如植物大战僵尸、神庙逃亡、跑跑卡丁车等,也对于「智能设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来表姐来我家玩,抱着 iPad 指着这台昂达,表示这么小也能叫平板电脑吗?这是我对 iPad 最初的认知,等到我真正拥有一台已经是高考结束的暑假了,这是后话
前几年看到 Tankey 买了一台白色的 iPhone 把玩,也萌生了再玩玩 iPhone 4S 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器。就在我订购 iPhone 17 Pro Max 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闲鱼看到同城有个人出外观非常新、搭载 iOS 6.1.3 系统的黑色 4S,价格也很好(约 80 元),于是愉快买下
💡 一些折腾
拿到手之后发现原机主还是很爱护这台机器,给它套了保护壳,摘下来之后的成色确实相当不错。买黑色而不是白色,也是因为白色很难有好的成色。开机后,带裂痕的 Apple logo 亮起,熟悉的屏幕壁纸和解锁声回归,梦回十几年前
机主也是个爱折腾的人,给这台机器做了 Cydia 越狱,并且安装了一些游戏、网易云音乐和诸如 iFile 这样的文件管理器。但在实际使用以及安装 IPA 软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并且做了一些折腾工作
1️⃣ Cydia 证书过期
进入 Cydia 后,我发现页面无法正常加载,猜测是因为证书过期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翻阅了许多国内外论坛,发现越狱文化确实随着新设备的不断更迭而落寞了,许多论坛和源已经永久关闭,圈子里面还在坚持维护和热爱的人也越来越少
最终找了一个国内的网站 88ipa.com,通过登陆 这个视频 提供的账号,就可以安装到所需要的证书,成功进入 Cydia。不得不说国内的越狱生态确实不大好,动辄账号注册、引流等,但问题最终解决就好
2️⃣ 安装 IPA
指望这台设备从 App Store 安装软件已经是奢求,于是我用了最常用的方法:在 Cydia 中为设备注入 IPA Installer 类似的越狱插件,即可直接安装 IPA
常用的一些软件,如网易云,可以前往爱思助手等商店下载(想起了豌豆荚)。其余的游戏和国外软件,可以在 Internet Archive(1,2)下载,然后通过文件管理器 iFile 以局域网快传的方式发送至 4S,即可完成安装
通过这些方式,我安装了老版 Twitter、Spotify、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神庙逃亡、纪念碑谷、跑跑卡丁车、GTA Vice City、植物大战僵尸等游戏,还通过 iOS 7 版网易云音乐解决了在线听歌的问题(只是不能登录账户)
我还看到有些资深玩家试图用第三方软件,把 YouTube、bilibili 等内容带到 4S 上,非常佩服他们的折腾精神,但是对我来讲,这些意义都不是很大了,于是浅尝辄止
👀 一些感受
毫无疑问,Twitter、Spotify、微博的无法登陆,有力地证明了这台 14 年前发布的设备,生命早已走到了尽头。但在无聊的夜晚,在听到咔哒的解锁声后把玩起过去的老游戏,小尺寸设备带来的体感和回忆不断涌上心头
想到了人人网,想到了手机百花齐放的前夜,我用过的那些设备们。即便过了这么多年,玩起这些游戏依然和小时候一样快乐,不知不觉就能够玩很久。我还是那个观点:再精彩的历史和产品,如果自己不曾经历过、见证过,那么就只能听取别人的描述,缺少了自我的灵魂
打开 Spotify,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用 4S 拍摄 Live 现场的图片,十分感慨。我们曾经被灌输过的许多美好的场景,十几年后也终于凭借着成长与机遇,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过出了一种「iPhone 4S」精神的生活。于是把腰乐队的《相见恨晚》导入到这台手机,播放了起来,代表了我此刻的心情。没想到的是,它还可以 AirPlay 到我 2023 年的 MacBook Pro 上
如果你问我,2025 年它可以拿来独立使用吗,我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在的需求太多,社交太复杂,工作太繁忙,似乎回不到那个单纯快乐的时候了。2025 年购买 iPhone 4S,不只是为了收藏,更因为它是我们这代人的《风流一代》。回忆和体感由此串联,摩擦出了一些逝去的美好时代的余晖
📘 关联阅读:
1️⃣ OldOS:在现代 iPhone 中重现 iOS 4
2️⃣ 老 Mac 入门(keng)指南(新手向)
3️⃣ 盘点那些具有「复古感」的手机软件们
4️⃣ Vintage Macintosh Programming Book Library:复古 Mac 编程相关书籍库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在 2025 年使用 iPhone 4S
老实说我不是一个怀旧的人,更愿意活在当下、书写自己的历史。所以我几乎不会主动去买老设备,而是在手头设备更新换代后,将它们妥善保存。或许这也是受到了家里的影响,小时候用过的笔记本电脑至今依然可以开机
在电子产品和软件的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时刻与产品数不胜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资料文献和别人的介绍去了解它们。但真正刻在记忆里的,依然是自己参与过的历史、把玩过的产品。这种体感的重新唤醒,对我来讲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 缘起与购买
我和 iPhone 4S 的缘分应该要追溯到 10 年代初,当年亲戚来我家小住,我也第一次摸到了 iPhone 4S。当时的感觉就是它和自己用过的所有手机都不同,当年还带着按键的滑盖机、电阻屏机,在纯手指触控的 iPhone 面前都黯然失色
记得当时玩了水果忍者,对于「切西瓜」这件事非常热衷;还试了通过前置摄像头测量心率,应该是通过一个第三方软件。不过当年对于 iOS 返回、后台管理的交互还是不太理解,它们全通过 Home 键来实现
再到后面有了一个昂达的 Android 平板,跑的是 4.x 的系统,三明治机器人。用这台平板我玩了很多游戏,譬如植物大战僵尸、神庙逃亡、跑跑卡丁车等,也对于「智能设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来表姐来我家玩,抱着 iPad 指着这台昂达,表示这么小也能叫平板电脑吗?这是我对 iPad 最初的认知,等到我真正拥有一台已经是高考结束的暑假了,这是后话
前几年看到 Tankey 买了一台白色的 iPhone 把玩,也萌生了再玩玩 iPhone 4S 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器。就在我订购 iPhone 17 Pro Max 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闲鱼看到同城有个人出外观非常新、搭载 iOS 6.1.3 系统的黑色 4S,价格也很好(约 80 元),于是愉快买下
💡 一些折腾
拿到手之后发现原机主还是很爱护这台机器,给它套了保护壳,摘下来之后的成色确实相当不错。买黑色而不是白色,也是因为白色很难有好的成色。开机后,带裂痕的 Apple logo 亮起,熟悉的屏幕壁纸和解锁声回归,梦回十几年前
机主也是个爱折腾的人,给这台机器做了 Cydia 越狱,并且安装了一些游戏、网易云音乐和诸如 iFile 这样的文件管理器。但在实际使用以及安装 IPA 软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并且做了一些折腾工作
1️⃣ Cydia 证书过期
进入 Cydia 后,我发现页面无法正常加载,猜测是因为证书过期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翻阅了许多国内外论坛,发现越狱文化确实随着新设备的不断更迭而落寞了,许多论坛和源已经永久关闭,圈子里面还在坚持维护和热爱的人也越来越少
最终找了一个国内的网站 88ipa.com,通过登陆 这个视频 提供的账号,就可以安装到所需要的证书,成功进入 Cydia。不得不说国内的越狱生态确实不大好,动辄账号注册、引流等,但问题最终解决就好
2️⃣ 安装 IPA
指望这台设备从 App Store 安装软件已经是奢求,于是我用了最常用的方法:在 Cydia 中为设备注入 IPA Installer 类似的越狱插件,即可直接安装 IPA
常用的一些软件,如网易云,可以前往爱思助手等商店下载(想起了豌豆荚)。其余的游戏和国外软件,可以在 Internet Archive(1,2)下载,然后通过文件管理器 iFile 以局域网快传的方式发送至 4S,即可完成安装
通过这些方式,我安装了老版 Twitter、Spotify、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神庙逃亡、纪念碑谷、跑跑卡丁车、GTA Vice City、植物大战僵尸等游戏,还通过 iOS 7 版网易云音乐解决了在线听歌的问题(只是不能登录账户)
我还看到有些资深玩家试图用第三方软件,把 YouTube、bilibili 等内容带到 4S 上,非常佩服他们的折腾精神,但是对我来讲,这些意义都不是很大了,于是浅尝辄止
👀 一些感受
毫无疑问,Twitter、Spotify、微博的无法登陆,有力地证明了这台 14 年前发布的设备,生命早已走到了尽头。但在无聊的夜晚,在听到咔哒的解锁声后把玩起过去的老游戏,小尺寸设备带来的体感和回忆不断涌上心头
想到了人人网,想到了手机百花齐放的前夜,我用过的那些设备们。即便过了这么多年,玩起这些游戏依然和小时候一样快乐,不知不觉就能够玩很久。我还是那个观点:再精彩的历史和产品,如果自己不曾经历过、见证过,那么就只能听取别人的描述,缺少了自我的灵魂
打开 Spotify,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用 4S 拍摄 Live 现场的图片,十分感慨。我们曾经被灌输过的许多美好的场景,十几年后也终于凭借着成长与机遇,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过出了一种「iPhone 4S」精神的生活。于是把腰乐队的《相见恨晚》导入到这台手机,播放了起来,代表了我此刻的心情。没想到的是,它还可以 AirPlay 到我 2023 年的 MacBook Pro 上
如果你问我,2025 年它可以拿来独立使用吗,我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在的需求太多,社交太复杂,工作太繁忙,似乎回不到那个单纯快乐的时候了。2025 年购买 iPhone 4S,不只是为了收藏,更因为它是我们这代人的《风流一代》。回忆和体感由此串联,摩擦出了一些逝去的美好时代的余晖
📘 关联阅读:
1️⃣ OldOS:在现代 iPhone 中重现 iOS 4
2️⃣ 老 Mac 入门(keng)指南(新手向)
3️⃣ 盘点那些具有「复古感」的手机软件们
4️⃣ Vintage Macintosh Programming Book Library:复古 Mac 编程相关书籍库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