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learnerの自留地
55.4K subscribers
11.3K photos
30 videos
62 files
8.55K links
🆕 不定期推送 IT 相关资讯,欢迎关注!

👥 博客群&投稿群&交流群: @NewlearnerGroup

📩 投稿请私信 @newlearner_pm_bot

🔍 频道内容关键词索引 Bot: @newlearner_search_bot

* 未经授权或标注来源,不得转载本频道内容
Download Telegram
#Life #Health

👂 记一次外耳道耵聍栓塞及就医

今日四点档不谈数码电子,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近期遭遇到外耳道耵聍栓塞的问题,以及就医经过

😣 问题发现

在上周末我发现左耳出现耳闷情况,表现为可感知的内外压力差、听力衰退。此前遇到这种情况,一般用手指做一个挖耳的动作,对耳道施加压力就会解除耳闷症状。但这次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好几天,让我不得不担心是否会影响到鼓膜或者造成中耳炎

👨🏻‍⚕️ 就医

我咨询了好朋友 Sol,他表示这可能是耵聍栓塞(俗称耳💩太多),并建议我去就医。于是在今天上午我来到医院,确诊为外耳道耵聍栓塞造成耳闷,并进行了耳纤维内镜检查以及接受了耳道异物取出术(说人话就是掏耳朵)

耳道异物取出术这个过程并不是很愉快,因为用到了负压抽吸的方法,还是会有些疼痛。医生用耳内镜配合、耵聍钩和冲洗器进行操作。在耳内镜显示屏上我看到了湿性耵聍堵塞在外耳道深处,一番操作之后,我又恢复了正常的听力。但外耳道有轻微炎症,需服用头孢拉定消炎

👀 原因及反思

在这次出现长期耳闷之前,我几乎没有关心过耵聍问题。本身湿性耵聍的显性遗传性状,加上经常戴耳机、洗澡耳朵进水、近半年还喜欢用棉签掏耳,直接导致了这次耵聍栓塞。好在湿性耵聍无需先软化再吸出,否则大家还需要外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碳酸氢纳滴耳液进行软化后再就医

耵聍,俗称耳垢,是外耳道内部内垢腺体分泌的蜡状物质和外耳道皮肤混合后的产物。主要作用是保持耳道清洁,防止昆虫和细菌侵入,以及抑制真菌生长。平时大家无需刻意去清理,但也请留心以下建议:

1️⃣ 请勿擅自使用棉签等自行掏耳,容易将耵聍推入外耳道深处并固化
2️⃣ 洗澡时尽量注意耳朵不要进水
3️⃣ 遇到问题不要拖沓,及时就医,以防引发严重的炎症

❤️ 在此过程中,Sol 和编辑部的其他主编给予了我一定的建议和帮助,谢谢朋友们!也希望给各位订阅者一个参考

📘 关联阅读:耵聍栓塞亲身实践小常识分享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Health #iOS #App #Life

Heart Reports · 健康数据报表生成

上段时间的生活作息比较混乱,导致身体出现了问题,因此现在对自己的健康数据更加关心

Web | App Store

💡 特点

- UI 设计精美,生成的报表也非常好看
- 支持的健康项目:心率、活动、血压、血氧、睡眠、血糖
- 可自由调整健康数据的起止日期
- 健康报表可选择PDF, CSV 格式
- 支持通过 Wdigets 展示健康数据
- 离线应用,开发者不收集任何数据,包括第三方分析和错误报告

💰 收费方式:一次性买断 $2.99

👀 使用感受

虽然健康数据都在手机上的 Health App 中,但通过 Heart Reports 查看自己的健康数据,我能够更形象的看到自己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身体变化(心率,睡眠),柱状图和折线图能够反映健康数据的波动变化,表格中的详细参数能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

🔦 提醒

Health Reports 扮演的只是一个处理和呈现健康数据的角色,不提供任何监测上的服务,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全依赖你所使用的智能健康设备

P.S: Apple Watch 暂时不能收集血糖&血压数据,因此只使用Apple Watch 的朋友通过 Health Reports 生成的报表,是没有血糖&血压栏目的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Life #Health #APP

👂 Mimi Hearing Test:测测你的听力水平

🔗Web | App Store | Play Store

随着 TWS 等入耳式耳机的流行与普及,用耳健康也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由于长期佩戴入耳耳机导致的耳鸣、听力退化等症状层出不穷。今天和大家介绍一款软件,只要你有一副耳机即可跟着测试

💡 原理

测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即通过播放不同频率的纯音(哔哔声),记录被测试者左、右耳在每个频率上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响度(dB)

🎧 测试项目

① 纯音阈值测试

该测试针对不同频率用户可以听到的最小声音,用户测试时需保持周围环境较安静(低于 40dB 为宜)。测试过程中会播放不同频率的几组哔哔声,用户需在听到声音后立即长按屏幕按钮,在声音消失后松手

② 掩蔽阈值测试

该测试测量用户在嘈杂环境中可以听到的最小声音,用户测试时需保持周围环境较安静(低于 40dB 为宜)。测试过程中会播放不同频率的几组哔哔声,用户需在听到声音后立即长按屏幕按钮,在声音消失后松手。不同的是,环境音较为嘈杂,用户需仔细辨别哔哔声

📝 结果展示

① 纯音阈值测试

测试结果会以「听力图」呈现,可通过 PDF 下载。听力图会显示左右耳分别的听力损失水平,并给出听力损失等级。我的左耳听损为 9dB,右耳为 12dB,损失等级评定为「无损失」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这份听力图导入至健康 App(右上角齿轮)。除定期记录外,这份系统听力图还可用于「自定音频设置」,能够根据听力损失情况调整 AirPods 等耳机的设定

② 掩蔽阈值测试

测试结果以「听力等级评定」呈现,我获得了「非常好」等级。此外,所有测试结果也会评估你的双耳听力平衡情况

👀 需要注意的是,测试结果还受到个人反应能力的影响(按抬按钮),因此本软件测试结果仅做参考,亦不能作为医学依据。但它能够给你的听力水平大致评级,如果你获得了较差的结果,那么就需要考虑就医咨询一下了

😌 经历了上次 外耳道耵聍栓塞 后,我开始注重自己的用耳健康,入耳耳机佩戴时间、音量控制到适量。好在 iOS 系统本身也有「耳机音量」和「环境音量级别」检测,大家可前往健康 App 的「听觉」中查看。希望每个人都能多关注自己的用耳健康 ❤️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iOS #Life #Health #APP

提肛助手 :久坐多提肛 身体更健康

🔗 TestFlightAppStore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加上学习和工作的压力,疫情的影响,大家饮食和久坐的影响,极易发生菊部地区病变,向大家介绍一款新内测的 App - 提肛助手,利用闲暇和摸鱼时间,随时随地锻炼。

🤣
经过笔者坚持 6天 的亲身测试,短期内的感受就是每次练习的力度和次数越来越好,应用内提供了多种训练模式:自由训练、场景训练、进阶训练等课程模式,有助科学和有效的训练。并且也提供了消息提醒功能和统计数据,有利于记录和提醒。

👀 值得提醒的一点,一定要关闭声音提醒或者静音模式,毕竟要“秘密地”进行锻炼,不然容易社死…

App 还在测试当中,有几点还需要改善:

① 作为一款提醒使用的小工具,内购价格偏高,目前永久版为45元,希望上架以后可以斟酌。
② 自由训练模式,默认的为20次,长按文字或设置中可以修改次数,但过于隐蔽,希望可以增加用户教学指引。
③ 每次锻炼结束后,推荐好友功能过于简陋,希望可以增加社交平台消息的分享。

😌 提肛训练,有助于预防便秘、痔疮等问题,有助于缓解尿失禁,有助于改善男性前列腺问题,有助于产妇身体恢复,笔者并非医学工作者,仅谈一谈个人使用感受。祝大家身体倍棒!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Web #Tools #Life #Health

🚑 暂停实验室:应对压力的自我照顾急救包

🔗Web

该网页由「各色科技」旗下的 暂停实验室 推出,内容是由科班临床心理学硕博团队设计的「自我照顾急救包」,分享给需要缓解心理压力的你我

📝 内容概述

- 听一听这两个音频,为身体和头脑降温
- 跟着两个说一说,稳定自己的状态
- 用两个写一写,找到照顾自己和行动起来的方式
- 一个测一测,了解当前的压力水平

😔 2022 年 emo 这个词火了,本属于硬核朋克乐的它现在同「难过」「丧」画上了等号。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让这种 emo 的情绪在互联网上被不断放大、回响、引发共鸣

💡 当这种情绪过于强烈,我们可能会暂时失去行动力,并让自己的心理健康度下降到及格线以下。此时,我们需要做的是理清思绪、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与情绪共处、确定目标、逐渐恢复行动力并试着穿越压力

💊 而「自我照顾急救包」就是为以上流程而设计,它试图通过听、说、写等方式和最基本的几种感官,使我们的情绪缓下来、大脑静下来、思绪顺起来

👀 我认为自己一直是比较乐观的人,但面对前一阵子的居家生活,还是感受到了无聊、焦虑与烦躁。当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是一个很脆弱的东西后,做出了以下行动:

① 做自己擅长的事,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写一篇推送(你们近期看到的大部分长篇推送都是我居家期间的作品)
② 试着做出改变:学习做饭,并规划自己的三餐;居家运动,每天保持一万步以上
③ 做一些有精神获得感的事:有选择地看剧、电影;阅读长篇中 / 英文文章,控制自己在视频平台和内容不受控制的社交媒体的时间;和家人、朋友聊天
④ 给自己一些「糖水」:我购买了中信出版社的《呼吸》(四本装)。越是无序的生活,越需要一次呼吸 —— 在一次次的深呼吸中找回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秩序

❤️ 面对情绪变化甚至失控,不要自暴自弃,试着通过「自我照顾急救包」冷静下来、行动起来,让积极的情绪重新占领心理高低。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起心理健康问题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iOS #Health

🍉 HeadsUp · 抬头挺胸坐好

App Store

好的坐姿能让我们这群长期看电子设备的人健康一些,但我们总是懒惰的,稍不留神就耸肩驼背了,通过 App 的辅助和督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 特点

- 通过前置摄像头监控坐姿,头部必须要在摄像框中
- 在摄像框中的头部会被「换脸」成各种小动物,头上会顶着各种水果
- 基于距离、角度会对坐姿进行评分
- 计时模式,支持设置每日良好坐姿的目标
- 可以查看每日良好坐姿的各种数据

💸 收费计划

- 每天免费体验 10 分钟
- 买断 $2.99

🐦 使用体验

HeadsUp 的创意和趣味性是很高的,前置摄像头中的自己会被换脸成可爱的小动物,头上还顶着个大西瓜。App 是通过趣味引导的方式提醒用户要坐好坐直

但是,HeadsUp 是基于前置摄像头「换脸」的方式进行坐姿监控,只要头在框内,就算是好的坐姿。这样的判定方式我不太能接受,因为我尝试过通过调整手机位置,然后驼背用电脑,也能够被判定为「良好坐姿」;除此之外,要使用 HeadsUp,就必须有一个手机支架将手机立起来,不太方便

趣味性很足,但实用性有所欠缺

📘 关联阅读:健康工作,抬头挺胸:Posture Pal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Health #Life

🌡 分享我感染新冠病毒及一周康复的经历

最近听到越来越多身边的朋友确诊阳性的消息,我们的主编、伙伴也不例外。既然我们是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各位读者一个参考

😷 感染

上周三晚上和朋友一起看了《阿凡达 2:水之道》,周四早晨感到嗓子有些干涩、轻微疼痛,就把周四作为我的 Day 1 吧。虽然不能打包票,看电影让我感染上了,但我觉得十有八九是这样

周四当晚开始发作,高烧不断直到周五下午,可以说我是真·电影发烧友了。但奇怪的是一起去的朋友没什么事,过了好几天才被别人传染上

周五晚好同事送来抗原,看到 T 都发黑了,终于确诊了阳性

🤒 症状

我每天坚持记录自己的生病状况,比较幸运的是,我没有遇到大多数人说的「刀片划嗓子」,扁桃体它压根不 work,甚至最后要好的时候都没看到痰在哪里

Day 1:白天嗓子干涩,晚上开始高烧(38-39 度)
Day 2:早上转入低烧,而后再次高烧,持续至傍晚转低烧,吃完晚饭后出汗退烧
Day 3:早上睡醒发现 38 度,起床后退烧,持续至晚上睡觉都保持正常体温,嗓子些许发痒
Day 4:嗓子继续发痒,略咳嗽,流鼻涕
Day 5:嗓子继续发痒,咳嗽加剧,流鼻涕,轻微腹泻
Day 6:病情好转,咳嗽减弱,味觉嗅觉慢慢恢复
Day 7:同 Day 6,可以算是好得差不多了

💊 用药

在生病前一星期,我就买了一些常用药,做到有备无患

• 发烧:我用的是布洛芬缓释胶囊,如果高烧超过 38.5 度就建议大家按说明书服用。它退烧效果一般,主要是缓解腰酸腿痛。如果你想要找一个能够快速退烧的药品,可以考虑布洛芬片
• 消炎:头孢 / 阿莫西林都可以,我用的是阿莫西林
• 止咳: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有几天晚上咳得睡不好

🤔 虽然我准备了药,但是却忘记买温度计,好朋友送来一只(后来他也阳了)。如果线下药店已经卖完的话,可以到线上同城看看有没有温度计可供配送

❤️ 这次生病全靠朋友们才有了抗原、温度计,单位食堂还打电话要给我送饭,总之就是非常温暖、非常感动

🎵 生活

前几天瘫在床上根本起不来,我也不是喜欢麻烦别人的人,所以吃饭基本靠外卖来解决。虽然外卖味道一般,但我也吃不出来什么味道。大家一定要记得无接触配送,直接把饭用电梯送上来,后期送外卖的骑手越来越少,大家都不容易

很意外的是,我这么喜欢看剧,这次小长假却基本没怎么看。一方面是最近没看到什么想看的,另一方面人容易疲劳,不想做太多费脑子的事情。不过我还是在家重温了两部电影,分别是《头号玩家》和《太阳照常升起》

好在我买了一个宝碟的 E1 BT 黑胶唱机,无聊的时候就听一听黑胶唱片。生病期间我新买了一张 Love Letter 的原声带白胶,实在非常纯洁美丽,声音一响整个人都平静了下来

周四出门做了核酸,因为是冬至又去菜市场买了一些熟食,出门的感觉真好。周五计划去班上看看,主要自己不想再为吃什么发愁了 🐶

👨‍⚕️ 一些指南

近期有一些热心读者向我们投递了感染新冠后的指南和注意事项,这里也一并列出:《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文档》、《新冠预防及治疗指南》、《康复指南

👀 希望大家早日康复!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Blog #iOS #Health

🧑‍💻 谈谈我的「数字化」健康管理

🔗 原文:Notion

🌟 引言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医学生,我对数字化健康管理格外感兴趣,也通过 iPhone & AppleWatch 逐渐搭建起了一套数字化健康管理体系,这样就能用专业知识解读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希望我的体系和解读能够帮助到各位读者。

💻 基础生态搭建

🧭 日常状态跟踪

🏃‍♀️ 运动监测

🛏️ 睡眠管理

📚 总结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手腕上不足50g的小设备直接间接得到人体的种种数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开始去关心在乎自己的身体呢?所以对自己的身体开始健康管理吧!就从现在开始。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App #iOS #Health #Life

🏃🏻 Grow —— 一款有趣又漂亮的健康管理软件

🔗 软件链接:App Store

Grow 是你的健康与运动管理中心,它自动记录有关你健康的一切,使你能够轻松地跟踪步数、睡眠、HRV 压力指数、运动、喝水、正念等,从而帮你达成健康的生活状态,享受身心的愉悦成长。

🤔 使用体验

1️⃣ 优雅的交互

Grow 是少有的、真正能让我感到软件 UI 很“舒服”的 App。软件整体的设计类似于 Bento 的风格,用了大量「卡片」来呈现信息,因此能做到既观感舒适又信息密度尽可能的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让我很惊喜,那就是 Grow 毫不吝啬的使用 iPhone 的震动马达来给予正反馈,这在 iOS App 上及其少见,上一次让我感受到如此“奔放”的震动反馈还是在 Pixel 上。当切换到「洞悉」菜单栏时,一个个小太阳在玻璃瓶中滚动所带来的触感反馈,是持续激励我健康生活的“源泉”。

2️⃣ 直击内心的“诱惑”

除了优雅的交互,Grow 还有一个有趣的功能,那就是通过各种心理学上的”小手段“来引导使用者养成一个优秀的生活习惯。

例如,在「挑战」一栏中,App 通过各种各样的挑战赛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你参加一个活动之后,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目前的进度,甚至还可以邀请好友来一起参加挑战。在挑战下方还有个排行榜,App 通过每个人都有的争强好胜心,也就是心理学中的「防御心理」,来持续激励自己完成这个任务。

再比如,每当你做完一件事,基本上都有一个「分享」选项,可以让你及时分享到自己的社群里,让自己更有满足感,给自己持续做下去的动力。

3️⃣ 更多功能

Grow 拥有很多其他健康类 App 缺失的数据,例如 HRV(心率变异性)数据。如果你的心跳很规律,那么 HRV 就会比较低;如果你的心跳间隔差别比较大,你的 HRV 就会相对较高。通常,我们希望 HRV 越高越好,对于我这种有心脏先天性疾病的人来说这个数据是个比较重要的数据。

除此之外,Grow 也有类似于Autosleep的睡眠数据,并且还很详细,能写出深度睡眠、REM睡眠的时常。

Grow 还可以对每一天进行记录,也就是所谓的“写日记”。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Grow是两三个App的合体软件。😂

👨🏻‍💻 开发者寄语

在写完这篇稿子后,我对开发出这款 App 的开发者很感兴趣,于是去采访了下,他对我说 Grow 这款软件的初衷是这样的

我最近几年在做的事情还是挺有规律的,本身擅长产品设计,喜欢创造。从打造 OffScreen 到现在的 Grow,都是关注在看过去挺反人性的「健康」领域,只是从数字健康切换到了身体健康。

我是 Apple Watch 一代用户,一直以来喜欢运动健身,马拉松、皮划艇、游泳、徒步、越野等,非常喜欢 Apple Watch 可以量化我的各项身体数据,经常使用各类第三方健康运动 App,在 Nike Running Club 上累计跑了 3000 多公里,也经常会使用各类冥想、喝水、健身、拉伸、睡眠 App。

但因为数据太过于分散,才有了如何打造一个基于 Apple Watch 的更加贴心的健康运动个人管理中心的想法。我时常觉得这个市面上应该出现一个更加友好的第三方 Apple Watch 客户端,可以方便人们进行联动,甚至以后跨越品牌、设备、和系统,让你和你拥有各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朋友在 Grow 上轻松实现健康运动挑战和互动。

🙃 不过目前有个小小的问题,就是有时候 Apple Watch 和 iOS 端 App 总是无法正确同步,手表上总是显示 0% 的活动状态。暂时的解决方法是重装一下 Watch 上的软件。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Blog #Health #Life

📩 接读者来稿,他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对一款健康 App 的体验心得

🎧 把「健身环」装进手机,这个 App 想守护你的颈椎

🔗Humanitechsspai

🔜 引言

2019 年 10 月,任天堂发售 Switch 游戏《健身环大冒险》,通过配件「健身环」(Ring-Con)的佩戴,玩家能够通过自身运动来打怪闯关,在体验简单游戏乐趣的同时保持基础的运动量。这款游戏获得了普遍好评,在防疫居家期间更是掀起一波抢购潮。截止 2023 年 3 月底,《健身环大冒险》在全球已经卖出 1538 万套。

《健身环大冒险》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抛开防疫居家的政策要求,其游戏化的设计在增添运动乐趣之外,也激发了用户的使用动力。然而,作为一款消费品,它显然不够普适,无论是对 Switch 的依赖还是对居住空间的要求,都限制了它的用户群体跟使用场景。

那么,是否有一款 App 能够利用我们已有的硬件设备,结合游戏化的交互设计,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随时随地,想用就用」的使用场景呢?

📚 目录

- NeckGo 是什么?它有哪些亮点?
- 1.0 版本的 NeckGo 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 结语

正如 NeckGo 的开屏界面显示的一样,「让良药不再苦口」,在我看来,NeckGo 的难得之处在于保证科学性的同时不失趣味性,通过一系列轻松治愈的互动让用户养成健康的体态坐姿。同时,我也在 NeckGo 身上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坐姿守护」,如果能提供多个场景歌单、并显示时间、记录饮水(动画上显示为给树木浇水),那是不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掉背景音乐、桌面时钟、健康记录软件?

想象一下冬天的某个午后,你听著 Lofi 音乐忙著本周的工作,百谷鸟的叫声不时提醒你保持良好坐姿,偶尔瞄向支架上的手机,樱花树下落叶纷纷,原来已经是下午五点。「下班后要不要去附近的公园转转呢?」这样想著,你喝完杯子里最后一点水,荧幕里的树也跟著长大了一点。——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不错呢?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Life #Health

📉 30 天从 161 斤到 142 斤,来谈谈我的感受

目前已经工作了 6 年的我,也开始逐渐向中年进发,整个身体的状况也开始变的想从朋友那听说到的那样。龙年春节期间,和家人一起去看了《热辣滚烫》,这里不评价整个电影的好坏,但是这部电影确实激起了我改变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从 2 月中旬开始到如今的生活调整,也让我从开始的 161 斤,到了如今的 142 斤,当然不止是体重的改变,还有一些其他的变化,这篇简讯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 先谈好处

1. 体重、体脂率、肌肉率都是数据化层面上比较明显的变化,相对应的 BMI 指数也从最开始的 26.6 变到了现如今的 23.6 。
2. 数据其实是对自己比较不容易感知的,整个减脂过程带来的是日常体态的变化,比如行走姿态、站立外观、以及穿衣效果等等,比一个多月前都有了大幅的改变,整个人会显的更有精气神以及自信。
3. 再者,日常的运动会占用你原有娱乐时间,比如回家躺下刷抖音、玩游戏的时间都被挪用了一部分去运动了,整个生活的习惯和安排也被随之改变,同步的接受到了无效、低质量信息也减少,个人的专注力会发现有一定提升,尤其是在白天工作时间段会显得各位明显,整体效率也有所改变。
4. 最后,当然也有皮肤肤质的改善,在大体重的时候皮肤出油,长痘都会比较频繁,每日的锻炼和饮食控制的搭配会让整个身体的代谢和循环更好,侧面上改善了皮肤的整体质量。

🥬 再谈饮食

你可能经常会提到三分运动七分吃,五分运动五分吃,不管三七还是五五都好,饮食结构的调整一定是健康减脂的比较重要的一环。

健康的饮食其实没有那么难,也不是所谓每天水煮菜。简单来说,就是优质替换精加工。可以把每天的摄入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水、膳食纤维、碳水、蛋白质、脂肪。你需要改变的就替换掉你原有生活中的一些精加工的食品,而选择简单加工且优质的食材,比如我们常听说的粗粮、去皮鸡肉、牛肉、生菜等等。食材的烹饪可能也需要从高油高盐高辣,调整成一个适合的水平。细节我们不过多的展开,但要说的是饮食结构的调整应该是减脂健身的第一步。

🏋️‍♀️ 又说运动

运动方面,最开始我选择的有氧跳操和 HIIT 一系列的间歇性训练,在初期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半个月后,身体开始适应重复性动作后,会尝试找到最轻松的完成方式,导致运动效果出现下降。于是,我开始添加一些别的运动进入,例如户外跑步、壶铃训练、居家型的力量训练。

也是在这个阶段,我重新了解了有氧和无氧的意义,也开始关注身体体脂率以及肌肉率的变化。前期的大幅度有氧会加速整个身体脂肪的燃烧,增强自己心肺的能力,但也可能会减少身体中的肌肉量。为了维持身体的姿态以及后期体重的稳定,还是得加入力量性的训练,帮助自己提高肌肉量的占比,并进一步减少脂肪重量。综合的搭配,会帮助你快速突破,并维持整体稳定。

最后再说一下运动获取的途径,运动并不是一定要去户外,一定要去健身房才可以。其实,现在短视频、直播盛行的时代,互联网已经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渠道,抖音上的直播跟练,哔哩哔哩里的运动专辑,小红书上的动作讲解都是不错的选择,还有 Keep、训记、Fitness + 等一众 App 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运动的途径一定不会是你不运动的借口。

⌛️ 最后说说记录和时间

在整个过程中,记录是很重要的一环。记录不仅包含体重,还有身体围度的测量、饮食热量的测量、运动消耗的测量等等,这些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体重的固定时间记录,可以帮你透析自己基础代谢的情况,来综合调整运动量和饮食状况。身体围度的记录,可以更好了解自己的运动的效果,识别平台期的到来。饮食运动的记录,可以让自己了解身体平衡的状况,适当的提醒自己饮食的调整和控制,方便自己制造所谓的热量缺口。

再说说时间的部分,总有人会说,我很忙,没有时间运动。我知道,我也曾是说这句话的人。如果你真的有去审视一下自己所谓的数字生活,审视一下各类设备的使用时长,看看各种 App 的频次和时间,你可能就会发现时间去哪里了。

就我而言,综合了自己作息时间,在每天维持 7 小时的睡眠时间的前提下,我选择 5:30 起床空腹有氧 1 小时,7 点出门坐班车或开车上班。晚上,下班后在食堂吃完晚餐,回家后大概 19:30 开始晚上的无氧训练,或者无氧加有氧综合训练,维持在 30 分钟到 60 分钟以内。这个时间差不多会到 20:30,再花半小时完成第二天午餐的制作,就可以洗漱上床,做自己的想做的娱乐了。当然,我的安排不一定适合你,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去调整,找到适合你的状态和节奏。

2024 年才刚刚开始,也希望你能一起动起来,做更好的自己 ~

🎉 Ps:本篇文章不构成对各位减脂、健身的任何指导,仅为个人感受的分享,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经历或方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积极讨论 ~

频道:@Newlearner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