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learnerの自留地
59.9K subscribers
13.6K photos
43 videos
63 files
10.3K links
🆕 不定期推送 IT 相关资讯,欢迎关注!

👥 博客群&投稿群&交流群: @NewlearnerGroup

📩 投稿请私信 @newlearner_pm_bot

🔍 频道内容关键词索引 Bot: @newlearner_search_bot

* 未经授权或标注来源,不得转载本频道内容
Download Telegram
#Blog #APPLE #earphone

🎧 华强北 Airpods 更换正品二代 Airpods

近日,我的友链博客发布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他更换掉华强北 AirPods 并购入正品 AirPods 2 的经历

📝 文章概要:

- 两款耳机的简单对比(表格)
- 两款耳机的简单对比(照片)
- 一些碎碎念

文章本身不长,且以晒图为主。看完之后结合群友最近也在讨论这个「华强北 AirPods」,感兴趣到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和别人的体验文

目前根据芯片方案可以分为洛达、高通、杰里等几种版本,其中洛达方案占据了主流市场。在一开始山寨的时候,大多模仿一个外观,很多和 iDevice 的交互细节以及功能都是缺失的。而如今,这些山寨产品在外观、大部分功能、音质上都有了很大改观,甚至不仔细辨认可以以假乱真

在惊叹山寨产品肆意横行的同时,我也认识到这种山寨产品是很有利可图、受大家喜爱的,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很多朋友贪图便宜加上一些虚荣心理,往往会选择购入这种山寨产品,也有朋友是为了体验和 iDevice 的交互。但即使仿品再像、商家吹得天花乱坠,终究是「仿品」。华强北 AirPods 在细节处理、声音延时、续航、降噪、电量显示等处还有各种各样的瑕疵和问题

因此,山寨产品了解一下满足好奇心即可,我们不建议大家抱着便宜尝鲜的心理去购入。在最近的固件更新后,AirPods 家族迎来了「空间音频」和「多设备自动切换」,编辑部都觉得非常惊艳。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外观可以被抄袭,但拉开差距的还是内在。”

* 在 Bilibili 也有很多山寨耳机的拆解视频,大家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 关联阅读:号称华强北最强的 AirPods Pro,现在山寨得多强了?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APPLE #News #Earphone

🎧 苹果悄然发布 Beats Studio Buds 真无线耳机

🔗官网 | YouTube

💡 亮点:

- 支持 iOS 和 Android 设备
- 支持主动降噪和通透模式
- Find My 集成(但无 U1)
- 充电盒使用 USB-C 接口(但无无线充电)
- 通过按钮控制播放和模式切换

这款耳机售价💰¥1099,可以说是 AirPods Pro 的廉价版本。因此,它没有 W1 或 H1 芯片、不支持空间音频和跨设备自动切换,但相比 AirPods 多了降噪和通透模式

Beats Studio Buds 也没有采用柄式压感控制,而是配有物理按键。分为单击、双击、三连击、长按这三种状态,其中部分状态需要升级到 iOS 14.6 方可支持

👀 更多关于音质方面的测评可以看稍后各媒体的 review。如果你喜欢多色(红、黑、白)或想要给 Android 设备使用,我会比较推荐;不然购买 AirPods Pro 配合苹果设备会是一个更好的方案

对了,USB-C 接口是个好文明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News #Earphone

🎧 Nothing ear(1) 正式发布

Nothing ear(1) 是裴宇离开一加成立 Nothing 之后的首款产品。根据裴宇在发布会上的介绍,Nothing 希望可以让大众保持对科技的热情,同时认为目前大多数 TWS 耳机的设计过于千篇一律,所以 Nothing 的首款产品就选择了从 TWS 耳机开始。

在发布会前,裴宇就接受了 Techcrunch 的采访,透露了大部分产品的信息,这里根据发布会的内容,对产品的细节信息进行一定的补充。

Nothing ear(1) 局部采用了透明设计,采用了 11.6mm 的驱动单元,拥有 3 麦克风,支持主动降噪和通透模式。单次充电耳机续航为 6.2 小时,开启主动降噪后为 4.5 小时。充电盒能提供最高 34 小时的续航。支持 Qi 无线充电。而在软件层面,Nothing 还为新产品在 Android 和 iOS 端都设计了软件,支持 EQ 调节和查找耳机、开关降噪等功能。在 官网 上,Nothing 还做了可以 360 度查看产品外观的功能,让人更加「中毒」。售价 99 美元(约 640 元人民币)。

就产品而言,Nothing ear(1)有一定的差异化。透明外壳的产品对整体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内部走线、PCB 的设计等,会全部暴露在用户的眼中。过去,像小米、红魔等手机产品也尝试过「透明探索版」的设计方案,但终究还是需要「贴纸」来对主板和布线进行「美化」。可能是考虑到这一点,Nothing ear(1) 没有采用全透明的设计,不论是耳机还是充电盒,都会在部分关键位置进行遮挡。尽管这是一个取巧的办法,但 Nothing ear(1) 在我眼中依然展露了一定的属于科技的性感。

裴宇在发布会尾声时表示,Nothing 不会是一家只做音频产品的公司,未来还会有更加多的新产品推出。与此同时,Nothing 会保持设计先行的原则。这个策略与目前多数新锐的科技品牌较为一致。我也非常期待未来 Nothing 还会有哪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推出。但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脱离对「明星企业家」的情意结,从设计入手的产品能吸引人,但是否会让大多数人真正愿意用钱包为其投上一票?对此我依然保留意见。

频道: @NewlearnerChannel
#SONY #Earphone

《SONY WF-1000XM4 体验》

🎧 上个月,SONY 发布了 WF-1000XM4,距离上一代 WF-1000XM3 的发布也过去两年的时间,在预售的时候便预定这款耳机,也是自己第一副无线主动式降噪耳机,目前用了一个多月,体验甚好。

🎨 我选择的是铂金银款式,这次选择它的原因,其实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铂金色,而是一种看起来非常有质感的浅色纸张的颜色,相当讨喜。除了色彩上的质感,触摸的感觉也有细微的磨砂感,非常的真实,有一种朴素但又不廉价的韵味。

🔗 配对方面,XM4 采用了基础的蓝牙配对模式,这也是这款产品比较遗憾的地方。由于没有 NFC 的快速配对模式,我只能通过非常滑稽的方式完成多设备的配对(详细大家可以查查 XM4 的说明)。

🦻 之前我曾用过森海的入耳式,但是由于当时采用的是软胶式耳垫,长时间佩戴会觉得有些不舒服,后续在就再也没有买过入耳式的耳机了。但 XM4 采用的聚氨酯泡沫的可塑性很强,甚至可以捏小后塞入耳朵,以此提高整体的舒适度。SONY 在 XM4 的包装中也提供 S M L 三种型号的耳塞,以供大家选择。

🔊 降噪方面,XM4 内置了降噪和环境声的两种降噪方案。其中,降噪的效果非常理想,即使是在飞行旅途中也可以给我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并且没有很强烈的耳道压迫感。XM4 也提供了 20 个级别的环境声等级,可以进行手动切换,以满足特点环境需要。与此同时,它也内置了智能免摘的功能,说话期间耳机会自动切换至环境声模式,并暂停音乐播放,结束对话后会自动恢复。

🎶 音质方面,从技术上来说它支持 LDAC 和 DSEE 技术,并提供了新型的 6mm 驱动单元,应该是很强大的。但是我个人觉得,耳机音响类的产品,万元以下听个响,每个人的听感可能不同,这里就不过多说明了。但我觉得音质还是非常好的。

🔋 续航方面,个人觉得是非常够用的,目前一般在上下班通勤期间使用。在耳机和充电盒满电的情况下,使用两周几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开启降噪模式约为 24 小时的续航时间。值得一提的是,XM4 是支持 Qi 无线充电,回来随手放在充电板上就能补充电量,非常的方便。

🎉 总的来说,作为我的第一款降噪耳机,它给了我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值得购买。

频道: @NewlearnerChannel
#Earphone #APPLE #buybuybuy

🎧 AirPods 3 正式发布,我买了 AirPods Pro

早在 19 年底 AirPods Pro 发布时,我就到 Apple Store 试听,并且非常喜欢这款耳机。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入手

一晃过去了 2 年,我更换手机后非常想购入一个 TWS 耳机,因此想要等一下第二代 Pro 问世。而让我决定此时入手 AirPods Pro 的契机,就是 AirPods 3 的发布

两款耳机价格相近,但我对降噪有刚需,而二代 Pro 还不知道何时问世。我的心理预期其实是 1300 元左右,但是下半年的购物体验差到让我失去耐心,于是以 1408 元购入全新国行

💡 优点

- 降噪体验好,耳压可以接受
- 耳柄反馈体验好
- 摘下自动暂停 / 切换通透模式
- 通透模式表现好
- 和 iOS 配合体验好
- 续航对我足矣

缺点

- 双光学传感器易受复杂场景的影响做出误判
- 佩戴时间久耳朵会出现不适感
- 耳机盒不具备蓝牙功能、无法独立显示电量,不支持查找
- 空间音频感知不强

我在优点中提到了很多次“体验好”,这也是我对 AirPods Pro 比较满意的重要原因。在嘈杂的环境中,拿出耳机佩戴、捏住耳柄开始随机播放音乐,真的像是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外界的纷扰统统与我无关,只剩音乐陪伴着我

AirPods 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听歌方式,我不再需要理线、连接,我也不用担心外界影响到听歌、听歌影响到外界。AirPods Pro 提供了三副耳塞,其中 M 号刚好适合我。因为平时戴惯了 IE40 Pro,因此并没有太强烈的异物感

最让我头疼的其实是双光学传感器,本来摘下单边耳机自动开启通透模式是很好的设定,我也喜欢这样与别人交谈。但当你用手或者衣物遮住传感器,它就会以为你重新佩戴而重新开启降噪放音乐。我也能够理解苹果为什么要在 AirPods 3 中采用以识别不同物体表面反射率为原理的皮肤传感器

👀 总的来讲,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一次购物体验,我也为耳机购买了 AppleCare+ 以备不测。我很享受它为我带来的私人空间,更感谢它改变了我的听歌方式与习惯。对了,保护套是 elago 家的麦金塔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APPLE #News #Earphone

🎧 苹果悄然发布 Beats Fit Pro 真无线耳机

🔗官网 | YouTube

💡 亮点:

- 支持 iOS 和 Android 设备
- 支持主动降噪和通透模式
- 支持空间音频
- 支持 iOS 多设备自动切换
- 支持 Fast Fuel 闪充技术
- 充电盒使用 USB-C 接口
- 配备 Apple H1 芯片(其实是牙膏下放了)

这款耳机售价💰¥1599,已经比 AirPods Pro 的正常市场价格贵了。从名字能够看出,它的设计目标受众是运动爱好者,定位比较高端。因此,Beats Fit Pro 加入了空间音频、配备了 Apple H1 从而带来 iOS 多设备自动切换,可以说它是 Beats Studio Buds 的进阶版

Beats Studio Buds 也没有采用柄式压感控制,而是配有物理按键。分为单击、双击、三连击、长按这三种状态,其中部分状态需要升级到 iOS 15.1 方可支持。耳机盒也不再仿照 AirPods 那样让耳机「站立」其中,而是像三星 TWS 一样「平躺」

我认为,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这款耳机,并不会影响到 AirPods 系列的销售,因为它们的定位和受众都有所不同。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运动鲨鱼耳翼外形,同价位同功能的运动耳机似乎也不是很多(欢迎补充)。如果你预算有限且对运动需求不大的话,已经价格跳水的 Beats Studio Buds 也是不错的选择,而 Beats Fit Pro 更适合对运动有需求的 iOS 用户和双持用户。如果你只用 Android 设备,或许可以考虑其他选择

👀 Beats 今年像样做出来的这两款 TWS,证明了只要苹果想,耳机盒用上 Type-C 接口是易如反掌的。最近一度因为苹果设备接口的割裂,想要购置一个 Belkin 3-in-one 无线充电器 ,线缆换来换去实在太麻烦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Earphone #buybuybuy

🎧 新玩意|Beats Flex

Blog | sspai

🏪 渠道:拼多多(百亿补贴)
💰 价格:259 元

在我又一次丢掉了我 AirPods Pro 的耳机盒之后,我觉得我不配再拥有真无线耳机。所以,经过一番纠结之后,我还是在拼多多百亿补贴下单了 Beats Flex,比官网便宜了快 200 块钱。

⬇️ 廉价的 Beats 无线耳机。与曾经售价 1199 元的 BeatsX 外形极为相似,甚至采用了相同的 W1 无限芯片,但是售价却是「一落千丈」;相比 AirPods 和 AirPods Pro 那更是十分廉价了,如今价格甚至接近 Apple 官方的 EarPods 有线耳机。

📱 连接和功能并不弱。耳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连接到 Android 设备,搭配 Beats app 也支持包括耳机磁吸时自动暂停与播放在内的特色功能。此外,Beats Flex 受益于 W1 无线芯片,在 Apple 设备上也支持 iCloud 设备同步和音频共享,但是不支持自动切换。而且,目前的续航还是很强大。

🎧 音质,听个响。除了没有空间音频和主动降噪,Beats Flex 整体在音质上也比不上 AirPods 或者 AirPods Pro 那么有「穿透感」和「沉浸感」,声音的层次听起来少了许多。

😄 单纯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如今,Apple 似乎已经把 Beats 作为其音乐产品,如 Apple Music,拓宽 Android 等非 iPhone 用户的重要渠道。毕竟使用 USB-C 接口可是连 iPhone 都不能享有的 privilege。Beats Flex 的到来,意味着现在我的生活中,除了 iPhone(和妙控板)已经再无 Lightning 接口。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Music #Earphone #buybuybuy

Beats Fit Pro 体验:不是平替

💁‍♂️ 前段时间由于 AirPods Pro 在车上丢了,同时 Find My 也无法定位,导致不得不购入一款新的 TWS 耳机。

🎧 今天要聊的 Beats Fit Pro,则是我最终的选择。

入手前我一直认为,Beats Fit Pro 是 AirPods Pro 的「平替」。说是「平替」,其实旗舰店的售价已经足够买入一款 AirPods 3 了,但考虑到降噪功能的需要,还是愿意忍一忍。

🎵 降噪能力而言,Beats Fit Pro 和 AirPods Pro 在我个人角度,差别其实不是特别大,他们都能比较好地隔绝外界噪音,满足我对「安静」的需要。这点倒是让我觉得比较满意。

🙅‍♂️ 但 AirPods Pro 的看家本领——通透模式,虽然 Beats Fit Pro 也支持,不过受限于传感器和整体的设计,整体的通透感自然就会差不少,甚至我觉得还不如一些华强北的高仿 AirPods Pro,总觉得非常「黏腻」。

😌 聊到耳机,自然不能绕开的音质。老实说我听不出来和 AirPods Pro 有多大的差别。大家经常说 Beats 最出色的低频优势,个人认为在杜比音效和空间音频的加持下,整体的听感和声音细节算是正常,它的浑厚是我还能接受的范围,没有特别闷的感觉。想享受「真正的音乐」,建议原道(不是)。

🤔️ 整体使用上,耳翼的设计对我意义不是特别大,不太容易挂在耳朵上。另外,因为并非采用压感式按钮,耳机的按钮相对容易误触。

第三方品牌的产品始终让我担心会出现的软件层面的割裂感。Beats Fit Pro 算是替苹果用户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如果你可以忍受它为了和 AirPods Pro 错开定位所作出的一些阉割,那我觉得肯定会比选择第三方产品更具优势。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30👏1
#APPLE #Earphone

重拾宁静,自然沉浸:AirPods Pro(第二代)体验


🍎 经过 1000 天的沉淀,AirPods Pro 终于获得了更新。第一时间下单,却因为镌刻清关耽误了几天,终于在周末的尾巴到了手。

👀 AirPods Pro(第二代)在外观上与第一代几乎一致。仅有外壳上的扬声器及挂绳开孔才能提示我们它的不同。打开耳机盒,内部的耳机还是熟悉的样子。只能说,这次的升级是一次「内部升级」: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

👂佩戴舒适感因人而异,不过对于我个人来说,以前一直用的 M 号现在继续用一点问题都没有,也无需重新适应,但长时间佩戴仍然会不太舒服。入耳式耳机几乎都会带来舒适感问题,建议购买前到店或者借朋友的体验一下再决定,尤其是可以多试戴几种尺寸的耳塞。

🔊 官方声称的 2 倍降噪,就实际体验来看,确实能够十分有效地过滤周围环境中的低频噪音。我家住在 27 层,对面是一个经常开工到深夜的工地,加之卧室的窗户正对马路,所以家里常有噪音。不过,新 AirPods Pro 一入耳,周围是真的立刻都安静了。对于环境中的人声,这一代耳机也起到了更好的消除效果,人声听起来似乎距离更远。目前,耳机已经经过了一次固件升级,幸好降噪效果还并没有什么变化。通透模式下,环境中的人声如果音量较小,还是不易听到。

🎵 音质方面,各大测评已经提到了不少在音质方面的改进。个人体验,高音部分确实比前代更加明亮、低音部分更容易分辨,整体来说让我十分惊喜。不过音质体验本身也是十分个性化的东西,非要自己听了才知道喜不喜欢。空间音频和 AirPods(第三代)差不多,我个人一直难以听出空间感,不过确实可以体会到与普通立体声的不同就是了。

🥳 其他比较细微的改进,比如充电盒配备了 U1 芯片支持精确查找、支持 Apple Watch 充电器充电、充电盒即使合盖也可在手机查看电量、镌刻信息可同步显示在 iPhone、可以通过滑动耳机柄调节音量等,都是这几年使用 AirPods 的一些痛点问题。很高兴 Apple 看到了这些痛点并作出了改变。

😛 真无线耳机市场已不再是 AirPods 刚刚出现时的那样一枝独秀,现在可以说已是群雄逐鹿。但如果你在 Apple 生态兜兜转转且有降噪需求,AirPods Pro 可能是平衡了音质、降噪及体验的不二选择。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722
#buybuybuy #Earphone

📩 接读者来稿,他前几天拿到了Nothing Ear 2,和我们分享一些开箱图片

🎧 Nothing Ear 2 开箱与使用感受分享

💡 我从 Nothing Ear 一代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关注 Nothing 的产品,它们大多颜值很高,透明外壳可以看到一些内部结构,科技感十足。

👍 二代拿到手后,佩戴的感觉比我的 AirPods Pro 更贴合一些,而且也很小巧。耳机在耳机盒里的磁吸效果很棒,我反复感受了很多遍,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

⚙️ Nothing 还提供了耳机的配套 app 软件 Nothing X,可以在 app 里配对耳机,调节降噪效果。

🔌 相比于 AirPods Pro,Nothing Ear 2 有一个很大的加分项:耳机盒子可以通过 Type-C 充电,缓解了我的一些焦虑。

🛒 我是在三里屯的 Drivepro 购买到这款耳机的,他们是 Nothing 在国内的官方合作商,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显眼的位置放着 Ear 2 了。店员还说未来也会代理 Nothing Phone,很期待!

👀 二代出来后,一代的价格在闲鱼上也很合适。如果只是为了外观对这个耳机感兴趣,收一个一代也是不错的选择。

💬 最后,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晒出你购买的 Nothing 产品美图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225
#buybuybuy #Earphone

📩 接读者来稿,他新购入了 Nothing Ear 2 耳机,和我们分享一些开箱图片和使用感受

🎧 Nothing Ear 2 开箱与使用感受分享(2)

📦 开箱

虽说我是从海鲜市场淘的二手,但 Nothing Ear 2 有类似苹果产品的开箱体验感:包装简洁明了,正面印有耳机本体的轮廓图,开箱阻尼感也比较适中。

包装里自带一根 Type-C 接口的尼龙数据线,品质不错;耳机本体默认是M号的耳塞,同时包装内有S和L号的耳塞,可按需选择;当然还有不用读的说明书和保修卡。

🎧 音质

首先说说音质,通俗意义上的音质是指声场和解析力。大多数 TWS 受限于蓝牙音频解码,音质不可和有线耳机同日而语,但各家的调音做了一些弥补。

拿 Nothing Ear 2 来说,默认调音下低音是有所增强的,参照 Sound Guys 的频响曲线,Ear 2 的频响曲线较一代有不少调整,整体更拟合理想的频响曲线。

比如在试听法老的 Ghost Face 这首歌时,明显感觉到有少许的轰头感,低音下潜比较深,如果对默认调音不太喜欢的话,也可以到 Nothing X App 里调整。就音质来说,Ear 2 更适合听流行乐和 Rap。

🔊 降噪

降噪始终就不是 Nothing Ear 系列的强项,第一代聊胜于无、二代有所增强,Nothing官方所宣传的最大降噪深度 40dB 也只局限在对高频噪音的削弱上。

就我本人的使用体验来说,无论是乘坐公交还是地铁,Ear 2 的中低频降噪只能说表现一般,想要更好的降噪就调高音量吧。当然你也可以在 App 中打开个性化降噪,但对我而言提升也非常有限。

👨🏻‍💻 功能及交互

Ear 2 带来了双设备连接、个性化降噪、低延迟模式、无线充电等一系列功能,弥补了第一代的遗憾。它也延续了第一代的交互逻辑,手指轻轻挤压耳柄处即可实现音乐暂停播放和接电话之类的操作,左耳右耳都可以自定义操作逻辑。

如果未来的产品能自定义挤压耳柄的力度那就更好了,这点目前市面上鲜有产品涉足。

💡 总结

Nothing Ear系列颜值出众,降噪和音质也做到了及格以上,结合国内首发¥999 的价格,还是蛮不错的。我更推荐追求个性化外观的朋友选择,如果你特别追求降噪质量,建议选择索尼和 Bose 耳机。

📘 关联阅读:Nothing Ear 2 开箱与使用感受分享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13👍6
#APPLE #Earphone

🎧 AirPods Pro(第二代)自适应音频体验

📩 接读者来稿,他向我们投递了活动征文,介绍了自己使用 AirPods Pro 2 自适应音频功能的感受

🔗Notion

📲 随着 iOS 17 RC 上线,AirPods Pro(第二代)的自适应音频也随之而来。作者在本周简单体验了一下

📝 文章概述

- 自适应降噪:彩虹色的新模式
- 自动音量调整:还没摸清楚机制
- 对话感知:喜欢哼歌的人,请关闭这项功能
- 通话控制:快速切换静音
- 写在最后

👨🏻‍💻 作者的话

此次 AirPods Pro 2 软件更新的体验相对来说还是很新奇的 —— 但我是否会选择长期启用这几项功能呢?似乎我还是更喜欢传统的降噪模式,以及根据个人需求手动调节音量。如果你也更新了最新的固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体验。

👨🏻‍💻 主编寄语

可以说今年 WWDC 推出的「自适应音频」,就是为了区分 AirPods Pro 第一代和第二代,从而给大家更换耳机的动力

从功能上来讲,自动切换会迎合部分朋友的需求,可以帮助你隔绝嘈杂、又不会错过身边的社交声音,这少在这一点上,Apple 还是表现了一贯的人文关怀,并强调人与人的连接

但对我这样喜欢在私密空间和独处时刻才会使用耳机的人来讲,这些新功能不是特别吸引我。反而是 USB-C 接口和 MagSafe 模块,让我看到了充电的新方式,我已受够了 Qi 容易过热、充电停止等问题

好在这些功能面向所有的 AirPods Pro 第二代,不像与头显配合使用带来的无损音频功能,只支持 USB-C 接口版本,我觉得这十分背刺老用户

🎈 欢迎更多朋友通过 @newlearner_pm_bot 参与「自留地周年征文活动」,向我们分享你的文字和观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95
#APPLE #Earphone #硬件图赏 #buybuybuy

🎧 EarPods with USB-C:老友重逢,喜不自胜

Apple 秋季发布会后,很多好朋友询问我的购买意向,我的答复都是:不买。但看到换了 USB-C 接口、¥149 的 EarPods 后,还是乖乖给苹果上了供。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前因后果

🎧 EarPods,我的苹果引路人

我和 Apple 的相遇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迟,那是我高中时使用的一部 iPhone 6s。除了被 iOS 系统精美的 UI、不错的硬件性能所惊艳外,手机的配件 —— EarPods,也是我体验苹果生态的重要引路人

那时候我没用过什么好耳机,或者说,很少使用耳机。透明盒子中的 EarPods,成为了耳朵上无感的存在。它佩戴舒适,配合 iPhone 线控灵敏、动画舒适。最重要的是,我真的用它听了很多歌

它陪伴了我的高中两年时光,从宋冬野的《莉莉安》到《郭源潮》,从赵雷的《南方姑娘》到《吉姆餐厅》,还有泰勒的 22、艾薇儿的 17、单向乐队、断眉、黄老板、蹲妹。那么多影响我至今的经典旋律,都是从那一副 EarPods 和我初次相识

我还记得有一次开校运动会,和朋友坐在草坪上,朋友偷偷把 EarPods 塞进我的耳朵里,里面放的是约翰·列侬的歌。在那个不懂音质的年纪,EarPods 对我来讲就是便捷、优雅、共享的代名词

或许我和音乐,早在那时就结下了缘分,它今天已经成为我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而我的苹果引路人 —— EarPods 默默发挥了它的作用,对我的影响之深,在好多年后回首才能窥见

🧑‍💻 EarPods with USB-C,重续前缘

上大学后,随着 iPhone 7P 包装的不再是 3.5mm 接口,而是换成了 Lightning。对我来讲,这是个高兴不起来的事情,EarPods 仿佛成了 iPhone 专属耳机,再也不能和 Mac 等其他电脑简单连接

再后来,我还是买了心心念念已久的 AirPods Pro。一下子无线的感觉真好,可以不受线缆的限制,可以在多个设备间切换,还可以降噪

两年过去了,AirPods Pro 降噪效果已大不如前,佩戴时间久了耳朵发油、发痒,续航也大大下降,更不用提它在 Mac 和 iPhone 之间糟糕的自动切换逻辑。我打算近期走 AppleCare+ 维修

今年秋季发布会 EarPods with USB-C 闪亮登场,考虑到苹果全面拥抱 C 口,是时候给我的 Mac 配一副备用耳机了。下单到送达时间间隔很短,就这样我重新获得了使用新接口、比抛光布贵一些的老朋友

拿到后,我将它连接 MBP、塞进耳朵,起初的无感让我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塞紧它。逐渐适应后,内心只感到松弛。舒适的佩戴感、方便的线控和麦克风都回来了,此刻我不再在乎它到底使用什么接口

我立即找到高中时期的歌单,点了一首蹲妹的 I Really Like You。自己的耳朵又重新被栓回屏幕前,我又回到高二那个燥热的夏天夜晚,散步在小河边,耳边只有蝉鸣和音乐

重新找回的肌肉记忆、许久未听的经典歌曲,勾起了我无数回忆。自己仿佛又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惹得一阵头皮发麻。我在变、设备在变,不变的是 EarPods 两次和我邂逅、带来的无与伦比的美妙感受

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拎起耳机时的那一声碰撞。时光荏苒,涛声依旧

🕊 简单聊聊体验

- 佩戴舒适,线控方便
- 无需考虑充电和续航,插上即用
- MBP 识别耳机为 EarPods 了,有进步
- 音质还是不错的,建议去音频 MIDI 设置中开启「24 位整数 48 kHz」以获得最佳听感
- 相比 AirPods,耳机线限制了活动范围
- 拿下还会播放声音,是许久没有体验过的新场景
- 越南制造,有群有反馈接缝有瑕疵,请自行检查

👀 老友重逢,喜不自胜。我对 EarPods 的喜爱早已超越参数、体验等老生常谈的东西,这是一种刻在记忆里的、与音乐共同奏响的灵魂乐章。珍惜你成长路上的每一个「第一次」,若干年后会发现,正是这些「第一次」带来的各种机缘巧合,造就了如今的你

🐶 提问:将 EarPods with USB-C 连接到 iPhone with Lightning,总共分几步?

📘 关联阅读:AirPods 3 正式发布,我买了 AirPods Pro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40👍14🌚7👨‍💻3🤔2😁1
#APPLE #Earphone #碎碎念

🎧 记一次 AirPods Pro 耳机返厂换新

最近成功换新了即将服役两年的 AirPods Pro 耳机,记录一下整个过程和感受,供未来的自己和读者们参考。我尽量长话短说

🙂 起因

- 买了两年的 AppleCare+ 服务快到期了,还没用过一次
- AirPods Pro 一代的降噪和通透模式在嘈杂环境下已经难以区分
- 耳机电量下降厉害,续航大大缩减
- 耳机外壳已略有发黄,且有划痕

主要原因是第一条,即我想要体验一下整个换新售后的流程,当然耳机本身状态也不是很好

👋 更换流程

由于单位离 Apple 授权店真的很近,且现在更换耳机大多需要返厂检测,某次活动早退后我直接进店说明了情况,并进行了更换流程

① 说明耳机使用出现的问题并登记
② 取下耳机保护套、耳塞等物品,交出需要更换的 AirPods Pro
③ 因购买 AC+,直接免费更换左右耳机,并通知到店自取
④ 取回耳机,确认功能一切正常并签字

整个过程耗时约 6 天,在我接受的范围内,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有趣的是,因为开启了 Find My,我找到了 Apple 返厂的地点:上海昌硕

👍 新耳机体验

- 熟悉的出厂味道让我回到了两年前
- 音质略有提升(脑放),降噪大幅提升,回到新购入时 8 成的水平
- 由于平时缺乏观察,一度根据外观怀疑这是二代(没有这样的好事)
- 越南制造,接缝真的很离谱,甚至有毛刺
- 蓝牙连接使用范围疑似缩小,只是个人体验

令我最满意的无疑是送修的两大理由:降噪和续航,这也意味着它们还能陪伴我至少 2 年

遗憾的地方在于我的耳机盒也有一些问题,例如续航下降和无线充电发热 / 失败等,但这次没有一并反馈并修理,因此我打算在 AC+ 到期前继续送修

📘 关联阅读:

1️⃣ Apple 产品维修流程小记
2️⃣ 客气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疏离
3️⃣ AirPods 3 正式发布,我买了 AirPods Pro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167👍2
#Earphone #碎碎念 #APPLE

🎧 记一次 AirPods 2 山寨耳机体验

大家都知道 AirPods 2 华强北山寨已经大量混入市场,很多情况下都以假乱真。我本来以为这件事不会发生在周围的人身上 —— 至少不会主动去买,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过一位朋友近期办信用卡的时候被送了一副 AirPods 2(无线充电版),拿来找我看看真伪。根据我的判断,最终认定为山寨品,经过短暂的使用,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些感受

🤔 可疑点

- 盒子塑封软趴趴,贴了一个京东防伪识别码,且在塑封内侧
- 看侧面信息初步判定是美版标识,根据序列号在英文二手网站找到了对应的信息
- 搜索序列号,发现已激活,保修日期不满一年
- 盒子的做工、质感不够好,说明书印字稍模糊且油墨味不对
- 数据线 USB-A 端头采用白色塑料,看起来廉价
- 充电盒触点未做镀金处理,气味也不对

🕊 其实到这里,基本就能够判断这是山寨品了,好奇心驱使着我将它连上了我的手机,体验了一番

🎧 体验感受

- 初次开盖提示「这不是您的 AirPods」而非引导配对
- 无法使用 Hi,Siri
- 可在设置 / Apple 支持 App 中找到详细信息,可定位
- 支持触摸控制,可同播共享
- 可修改耳机名,并在弹窗动画中展示
- 白开水声音

👀 测试系统为 iOS 16.5,可以看到,除了 Hi,Siri 外其他大部分的功能都是正常的。由于我没有用过正品 AirPods 2,且体验时间较为短暂,感受比较主观,仅供参考

💡 一些建议

- 能不碰 AirPods 2 就不碰,实在要购买建议走官方相关渠道,返校季优惠是最佳选择
- 山寨商家从网上搜集可用序列号,并批量生产三码合一的耳机,让人防不胜防
- 多从包装外观、序列号、Hi,Siri 功能着手,可快速判断机器真伪

💬 最后还想来聊一下我对 AirPods 2 的看法,用惯了 AirPods Pro 的我非常不喜欢触碰耳机头部进行操控的交互,这样容易产生非常多的误触。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一代的设计,不如和我一样买一条有线 EarPods,还支持无损音频

📘 关联阅读:

1️⃣ EarPods with USB-C:老友重逢,喜不自胜
2️⃣ 华强北 AirPods 更换正品二代 AirPods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10👍54😁3🗿2
#GitHub情报 #Earphone #Web

🎧 Morse Transmitter:通过真无线耳机发送摩尔斯码

🔗GitHub | Web

👉 Features

- 利用 TWS 耳机 ⏮️ ⏸️ ⏯️ 命令发送摩尔斯码
- 支持 国际码 IMC、和文码 Wabun Code 以及部分私有特征
- 可通过键盘操作
- 支持后台运行,甚至可以锁屏运行

🧠 使用方式

⏸️ = 点 (.) / ⏯️ = 划 (-) / ⏮️ = 输出 或 退格

按下 ⏮️ 时,如果 Input 存在内容,则立即输出内容;如果 Input 为空,则相当于退格键,删除 Words 最后一个字符

距上一次按键达到 Delay 毫秒时,Input 中的内容将会被自动输出

😚 我们在影视作品经常能够看到电报机,但很少有人实际操作过。今天这个项目实用性并不大,但它的诞生,就是让你一个人一次性过足发摩尔斯码的瘾,极具仪式感

💡 理论上你只有要支持媒体控制的设备就可以(键盘、TWS、线控耳机等等),使用过程中它会占用你的系统音乐通道。记得熟读摩尔斯码规范,然后玩起来!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1👍82🎉1
#Life #buybuybuy #Music #Hifi #Earphone

🎧Sennheiser IE600 + Aune Yuki

📍地点:南京甲苯(耳机老烧据点)
💰预算投入:约¥4000+
🎧推荐指数:(推荐)

📜 起因:
家里的HD600这位“老古董”,陪我十数年,头梁终于断裂、耳罩严重老化。抱着朝圣与缅怀的心态,带着它去了南京甲苯。本想简单换个头梁耳罩,可惜配件费用都将近800,试听了一些耳机后,便决定——不修了,置换重生!

🎶声音表现:

👂低频|★★★★☆
量感控制得恰到好处,下潜不夸张但干净利落,低频氛围有“点到为止”的克制美,像是刚好炒到位的锅气,不多不少。

🎺中频|★★★★★
IE600本就以中频密度著称,搭配Yuki后声底更凝聚通透。人声靠前而不贴脸,男声有胸腔共鸣的厚度,女声通透、微甜,告别之前森海马里亚纳海沟式的调音,更适合听流行音乐而不是单纯的大编制曲目。

🎻高频|★★★☆☆
延展好,不毛刺,齿音还是有的,细节丰富但绝不过火,配上Yuki的“润色”调性,有种高光油画般的细腻感,女毒爱好者可能不太喜欢,不够抓耳,适合长时间聆听而不疲劳。

🎼声场|★★★☆☆
作为入耳式,IE600+Yuki组合的横向开阔度令人惊喜,纵深一般,但定位精准。小编制、流行表现尚佳。

🔗搭配感受:
Aune Yuki的调音偏“润”,但不糊,反而让IE600原本略显冷感的风格多了点“人情味”。老烧会说它“没毒性”,但我觉得修饰太多声音类似高饱和高对比的照片时间长了会太腻了

📝总结:
曾以为HD600是终点,没想到IE600才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这个组合没有华丽的包装感,却在日常聆听中带来细水长流的沉醉。感谢南京甲苯让我“断头换魂”,从头再爱一次森海。

👤一句话总结:
“耳机会老,人也会,但热爱音乐的那颗心——可以一直年轻。”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86
#Earphone #APPLE #Health #APP

👂🏻 用修改定位法,为 AirPods Pro 3 开启听力测试功能

9 月份买了一些 Apple 新品,也顺势将除了 Mac 的其他设备都升级到了最新版本。从这篇推送开始,我将陆续和大家分享一个多月以来的使用体验以及遇到的问题 / 解决办法

换了 AirPods Pro 3 之后,我才了解到从二代开始就支持了临床级助听功能,可以通过听力测试后生成听力图,再据此为用户提供助听功能。但本功能大陆并未支持,因此我开始寻找曲线救国的方案

🧠 总体思路

本质来讲,解锁这个功能的思路和当初 ECG V2 一样,无非以下三种方法:

① 人肉去一趟非大陆地区,如香港
② 托人找空白 iCloud 账号去上述地区激活,然后登陆自己的手机同步
③ 使用虚拟定位软件修改 iPhone 定位

开通 ECG V2 的时候,我们找了一位主编连上香港基站,实现了 iCloud 账号的「污染」,并通过登陆这个账号实现了功能解锁。本次我了解到还有更加简便的虚拟定位法,自己就可以完成解锁,于是进行了以下尝试

💡 利用 AnyGo 实现虚拟定位

查询 Mac 虚拟定位的过程中,了解到了 AnyGo 这个应用,并探索出了以下方法:

① 下载并安装 AnyGo,用数据线将 iPhone 连接到 Mac,选择「蓝牙模式」
② 手机选择香港代理服务器、全局,关闭蜂窝网络、Wi-Fi、定位服务
③ 通过电脑端软件选择虚拟定位区域后,打开手机 Wi-Fi、定位服务,完成定位

AnyGo 的引导界面也给了一些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总之,我通过这样的方法成功将自己的 iPhone 定位到了香港,可以打开手机中的地图软件进行确认

🎧 开启 AirPods 听力测试功能

在 Safari 中输入 x-apple-health://HearingAppPlugin.healthplugin/HearingTest 即可跳转到健康中的听力测试页面,在这里我又遇到新的问题:一直提示 AirPods「需要清洁」才可进行测试,选择「我已清洁」并放回盒子等待后,依旧需要清洁

重启手机发现无效后,我将 AirPods 与 iPhone 多次重新配对,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猜测可能是那个版本固件的 bug(还包括系统动画不显示镌刻内容)

接着就可以进行愉快的 听力测试,测试内容和之前介绍给大家的第三方软件类似,都是「听音 - 触觉反馈」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前段的中高频,后段的低频开始变得越来越难以辨认,不过最终还是收获了相当不错的结果

个人感觉这两年总是泡在演出现场,听力应该会受一些影响,没想到一切正常。目前尚不清楚 AirPods 听力测试的准确程度,或许以后也可以去医院做更加专业的测试。总之,你可以根据上述经验,自行通过支持的 AirPods 进行听力测试,关注自己的用耳健康!

👀 额外收获

通过虚拟定位,我们不仅可以解锁 AirPods 的听力测试功能。如果你的 iPhone 和受支持的 Apple Watch 配对,还能够解锁诸如 ECG V2、高血压通知、房颤历史、睡眠呼吸暂停通知等一系列功能

⭐️ 针对下午传言的 iPhone Air 国行 eSIM 规则:单国内卡出国不受两张卡限制,可添加多张国外 eSIM 卡;双国内卡需先删除一张才可在海外启用其他国外 eSIM 卡。大家亦可通过虚拟定位的方式验证

📘 关联阅读:

1️⃣ 自留地 Trial:使用基站法和 iCloud 污染法激活 Apple Watch ECG Version 2
2️⃣ Mimi Hearing Test:测测你的听力水平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39👍1
#Earphone #buybuybuy #硬件图赏 #APPLE

🎧 从一代升级到 AirPods Pro 3,聊聊我的体验与感受

耳机是手机之外,我们身边的另一个私密数码产品。对很多人来讲,它的使用频率高到几乎不会去刻意记忆,也常常紧贴我们的皮肤,陪自己度过无数个日夜。趁这次 Apple 秋季发布会,我给自己的 AirPods 也做了一次升级,这个新伙伴将陪伴我度过接下来的几年

为什么换

我最早是 EarPods 的簇拥,从 3.5mm 到 Lightning 接口,陪伴我度过了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时代。这款耳机轻便舒适,佩戴感极好,高中用的那一副 3.5mm 至今还在我的包里留存。后来推出了 USB-C 接口版本,果断买了一副

Apple 在 2019 年发布了 AirPods Pro,推出的降噪 / 通透模式颠覆了大家的认知,同时我们也在慢慢接受取消 3.5mm 的手机。当年凭借着消费更换电池带来的一些勇气,我第一次 走进 Apple Store,体验了 AirPods Pro 的奇妙感觉,但 1999 元的售价直接把我劝退

21 年上班之后,果断买了一副,配合 iPhone 13 Pro 使用体验 非常好。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续航有所下降,偶尔也会有一些电流声,于是趁着 AppleCare+ 到期之前,去 换了一副。不过好景不长,新的越南制造的耳机时隔一年就出现了一些我无法忍受的问题:

① 耳机续航时间变得极短,佩戴起来约 3h 出头就需要充电
② 耳机盒电量低,需要每天充电以防不时之需
③ 降噪效果很差,对于一些低频噪音也无法有效过滤(没有清洁网孔也是一方面原因)
④ 手指碰到降噪拾音麦克风时,会发出尖锐的鸣叫;戴耳机走路时,能感受到其中零件晃动的声音
⑤ 自动连接 iPhone 和 Mac,并在多设备自动切换的功能处于停摆状态;每次连接设备反应慢、时间长

总之,这副越南制造的 AirPods Pro 一代,让我后悔当初更换了耳机。它无论是做工还是功能,都一塌糊涂。所以我一直等待新一代 Pro 的出现,来拯救我的摸鱼随身听

🛒 购买、镌刻与开箱

发布会的凌晨,像往年一样写完一长串新闻稿之后,才想起来似乎该给自己买一副新耳机,开始纠结于镌刻什么东西。代表东京唱片精神的 NO MUSIC NO LIFE 或是那个问题及回答:这个世界会好吗 / 答案早就在你心中发芽,都因为太长遗憾落选;「他起身独立向荒原」有些中二,「若你心年轻 主角会是你」太老气,该选什么呢?

想起了去年在瓜州音乐节看到一个穿反光背心的姑娘,上面写着「不摇就滚」。于是用 ROCK OR DIE 这个简短的句子作为镌刻,也是对自己这几年最好的概括和写照。可惜的是,镌刻的符号并没有金属礼 🤘,只能用 Peace and Love 手势 🤟 来替代了

因为写发布会的频道稿件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预计到货时间来到了首发的第二天,当时想着应该可以提前「变态」就把邮寄地址填到了单位,没想到出仓库卡了我整整一天。所以我们在周六又来到了单位喝茶,等着快递员送货上门,再去赶高铁前往上海 pick up 新 iPhone

拿到后快递员专门和我核对了手机号等信息,估计是 Apple 要求的。开箱后包装没有太大的差异,主要是耳塞多了一个超级小号。亮白色的外观,清晰的镌刻,拿在手机像握着一颗鹅卵石。为了这个镌刻,今年我专门买了一个图拉斯的清水壳,价格合适也实用。美中不足的是它还是有些偏蓝,不是真正的透明

🎵 使用体验

配备了 iOS 26 的 iPhone 17 Pro Max,AirPods Pro 3 的潜力才被真正地释放出来,下面我分点聊聊这款耳机的表现以及优缺点:

① 降噪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但耳压做得很好,并不明显。在高铁、地铁等处表现优秀,部分高频人声依然是没有办法的
② 新耳塞更换了材质和设计,导致对我来讲整体偏大一号,于是从 M 调整到了 S。需要注意这一代耳塞不太好取下,取的时候可以看看官方教程、格外小心些
③ 耳机造型有所改变,视觉来讲偏出耳朵的部分会更多些,但并不影响佩戴。个人体验下来,佩戴牢固、配合新耳塞可以连续使用 3-4h 没有不适感。耳机续航极好,预计可连续使用 7-8h
④ 音质方面,高频和低频都有增加,高频齿音偏多了一些,但低频的提升是我喜闻乐见的。总的来讲,音质直逼 USB-C 款 EarPods
⑤ 个人喜欢完全掌控的感觉,所以关闭了「个性化音量」。测试了不同场景,发现「对话感知」功能存在容易误触、对话结束判定有延迟等问题,于是也关闭。「头部动作」很实用,可以方便地做出 YES / NO 的判断
⑥ 充电盒加了扬声器,充电时有所回应,很好。充电盒和手机蓝牙连接更加紧密,无需开盖也可在手机查看电量信息。MagSafe 充电体验也很好,配合 Belkin 的三合一充电器,哪哪都能充。美中不足的是盒子续航,从体感上来讲并没有提升太多
⑦ 充满电后会在手机显示提醒,但并未说明是耳机本体还是盒子充满电(猜测是后者)。近期开通 AirPods 优化充电后,依然会提醒充满。此外,iOS 26 时耳机动画并不能正确显示镌刻,iOS 26.0.1 及8A358 固件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⑧ 听力辅助功能可帮助我们测试听力情况,具体操作步骤 此前 已经详细介绍
⑨ 连接 iPhone 和 Mac 的体验相当丝滑,连接速度很快,切换也很智能
⑩ 有极小概率,手指碰到降噪拾音麦克风时,会发出尖锐的鸣叫(经多次测试不能稳定复现)

最后聊一下心率监测,刚发布的时候我以为佩戴后会持续监测,这样太影响续航。拿到手之后才知道,只有在健康中查看或运动的时候才会开启,Apple 考虑还是比较周到的。准确性来讲,个人测试下来感觉和 Apple Watch 大差不差

综上考虑,我还加购了 AppleCare+,毕竟耳机是日常使用频率极高的产品,之前又出过了那么多问题,买个保险以备不时之需。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第三方一般要求激活最迟 36h-48h 期间内的产品,才能够购买 AC+。如果需要便宜第三方渠道,千万不要等

👀 总的来讲,AirPods Pro 3 凭借着 降噪、便捷、生态,再次捕获了我的心。没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后,AirPods Pro 3 带着全新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再次唤醒了 19 年第一次去 Apple Store 的体感与记忆,也成为了我心目中那块「圆润的鹅卵石」应有的样子

📘 关联阅读:

1️⃣ AirPods 3 正式发布,我买了 AirPods Pro
2️⃣ 记一次 AirPods Pro 耳机返厂换新
3️⃣ EarPods with USB-C:老友重逢,喜不自胜
4️⃣ 用修改定位法,为 AirPods Pro 3 开启听力测试功能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26💅1💊1
#APPLE #Earphone #GitHub情报 #APP

🎧 LibrePods:让 AirPods 在 Linux 和 Android 上更好用

🔗GitHub | Download

👉 Features

- 通过软件轻松控制降噪模式
- 佩戴检测,支持自动播放 / 暂停
- 准确的剩余电量显示
- 支持「头部动作」和「对话感知」功能
- 助听 / 自定义通透模式 / 多设备连接(需启用蓝牙 DID 接口)
- 重命名、辅助设置等其他功能

机型适配情况

① AirPods Pro 2:完全支持上述功能
② AirPods Pro 3:除心率监测外,完全支持上述功能
③ AirPods Max:完全支持上述功能
④ 其他 AirPods:基本功能可正常运行

🎵 如果你已经开始使用 Apple 生态,AirPods 一定是一个自己想要购买的生态硬件。它的音质谈不上十分出色,但凭借无与伦比的降噪、通透模式以及与生态的配合和便利性,赢得了许多用户的回购。但有时也要考虑到一些情况:如退出 Apple 生态后依然持有 AirPods;或是不使用其他 Apple 硬件,仅喜爱 AirPods 的部分特性,于是买来使用

💡 对于这些特殊情况的用户,其他系统往往不能提供十分丝滑的体验,甚至许多功能都无法使用。今天介绍的 LibrePods 就是一款能够帮助你在 Linux 和 Android 上更好使用 AirPods 原生功能的软件,如果你正在主力使用这两个平台,且有使用 AirPods 的需求,可以下载尝试

👀 需要注意的是,Linux 版本功能不多,维护者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开发,新版本 已经在 PR,未来有望释出。而 Android 版本的功能则较为成熟完善,不过有一个使用的前提条件:拥有已 root 且安装了 Xposed 框架的设备

📘 关联阅读:

1️⃣ 从一代升级到 AirPods Pro 3,聊聊我的体验与感受
2️⃣ AirPods 3 正式发布,我买了 AirPods Pro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2